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

比亚迪,这家公司让我一直挺复杂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10月份公布的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居然同比下降了好几个百分点。虽然1到9月份整体还是增长的,但单看9月的这波数据,资本市场那反应,真有点超出常理了。毕竟,从咱们日常工作角度来看,这种小波动其实挺正常的。你说,这市场是不是太敏感了点?

上周跟个修理工聊了聊,他直接说:你们比亚迪卖得多,链条长,哪个环节出点差错都不容易。别人一有风吹草动,就给比亚迪扣帽子。 这话说得挺有道理。比亚迪的供应链复杂程度,比不少新能源企业强出一大截。你想啊,从上游电池到下游整车,研发、采购、装配环节,多环节耦合,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放大。用个生活比喻吧,就像做一道复杂的宴席,一个菜没火候,全桌就掉分。

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有驾

得实话实说,我之前写比亚迪电池板块不逊色于宁德时代的说法,稍微有点一概而论了。原因这两天自己琢磨出来了:宁德时代虽然规模比比亚迪小点,但专注度极高,产品力尤其在三元锂电池领域,是明显领先;比亚迪的电池更多是偏磷酸铁锂,稳健但在高能量密度竞争中稍显劣势。和同行FYI,我是比亚迪的内部朋友,也算半个行业知情人士,所以这个判断还是靠谱的。换句话说,比亚迪电池的量和广度超强,但单从产品性能和研发深度看,宁德时代还有自己的优势。你们觉得这是否能解释资本市场看法的部分差异?

说到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今年国内市场的份额那是真猛。车展上一位销售人员跟我说,这车卖得好,客户问得最多的就是电池质量和续航,不过老客户都是磷酸铁锂的死忠。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一个朋友,上周去体验了比亚迪汉的电池,反馈续航比官方标称少了10%左右,但整体算稳定。这类用户反馈我也做了粗略统计,样本少但觉得挺有代表性。

价位相近的车里,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成本,简单算了一下,估算得在百公里15元电成本左右,要比其他主销三元锂车型便宜不少,这也是比亚迪普遍能够压低售价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你猜这是不是比亚迪在供应链和生产效率上另辟蹊径的地方?我自己觉得挺可能,但没细想过深入数据。

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有驾

顺便说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比亚迪研发投入确实吓人,年投入超过百亿人民币,连国内那些响当当的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可惜,开发周期长,投入产出比短期看不出来,所以在资本市场不被即刻认可也合情合理。倒不是资本市场看衰,更多是预期和实际业绩释放不同步。

平时跟行业内朋友聊天,他们总爱调侃:比亚迪那风格像‘王者归来’,一边被说一边干呗。 有那么多人吐槽黑子,售后问题啥的议论不断,但事实是——国产汽车里,比亚迪确实是一出手就亮的生力军。只是,这个光环和现实的纷争、内部矛盾以及供应链管理带来的痛点,有时候真的对股价形成压力。

产能和员工数量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差别更明显。上半年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利润和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的利润水平差不多,但宁德时代员工却少了不少。简而言之,宁德时代赢在精兵简政,而比亚迪更多像一线大军,这也影响了效率和成本结构。有点像,做饭宁德时代是私厨,比亚迪是厂饭铺。

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有驾

跑题一下,我朋友买车的时候,亲眼见销售小哥一边介绍一边抱怨:比亚迪这车卖得好,也麻烦,售后忙成狗,质保条款又复杂。我当下有点无语,因为这和很多头部车企的情形差不多,只是比亚迪的爆款车型太多,售后压力被放大。这种压力能持续刺激改进也挺好,只是用户体验提升的曲线会比较长。

回到资本市场,市值上比亚迪已经过万亿人民币,市盈率水平算不上便宜,但也不算特别高。丰田市值都在两千多亿美元,差不多是比亚迪三倍人民币水平,但丰田盈利能力远强。这里有一个可能没人仔细琢磨的地方:比亚迪要是单就利润率提升,能不能撑起比丰田更高估值的逻辑?估计还需要靠新能源车占比更高、全球市场更多突破。

我个人有个猜测,不确定对不对: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但从全球角度看,特别是欧美市场更青睐三元锂。如果比亚迪想要大规模出口,可能还得多元化电池配方,不然很难真正打开外部大市场。这是不是跟资本市场目前的态度有关联呢?不知道你怎么看。

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有驾

抛个问题:如果你是一般消费者,日常开车,你会因为比亚迪的电池用的是磷酸铁锂而犹豫吗?或者说你在意电池类型带来的体验差别吗?我自己倒是感觉,这种技术细节,更多是行业还没完全教会用户怎么挑选,真正买车的人还是看综合性价比。

比亚迪像个中国市场上的巨人,有光环也有尴尬。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业务线上,更体现在资本和市场的双重博弈。它究竟能不能成为那家独角兽,或者下一步让投资者信服,我觉得还得看它怎么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还有全球化战略上,吃透局面并攻坚克难。

先说到这儿,顺便提醒自己:下次写文章,得把背后和一线技术沟通的部分先厘清,再说市场反应,不然容易一上来就头重脚轻。怎么说呢,写汽车这个行业,是件细活,不能马虎。

比亚迪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企业,电池板块丝毫不逊于宁德时代,新能源销量领先但资本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有驾

对了,还有没有哪个朋友知道比亚迪今年新的电池工厂实际产能释放情况?听说有些地方数据挺碎片化的,有机会再跟你们一起深挖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