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新上市燃油车设定了严苛的油耗标准。
中型车(1.09-2.51吨)百公里油耗不得超过3.3升,轻型车和重型车也分别有相应的标准。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上80%以上的燃油车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01 车辆价值变革:保值率重新洗牌
燃油车市场正在经历价值重构。高油耗车型的二手残值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2024年高油耗燃油车贬值率同比上升20%以上。
相反符合新规的混动车型保值率稳定在65%以上。车主需立即评估自己车辆的命运:如果车辆油耗高于新规标准或车龄超过5年,建议尽快考虑处置方案。
政策窗口期有限,部分城市为推进新能源化,推出燃油车置换补贴,最高可达万元。错过这个窗口期,车辆可能面临“废铁价”的风险。
02 使用成本攀升:精打细算的智慧
油价波动、年检成本飙升、限行政策加码,燃油车使用成本已进入“高危区间”。在一线城市,2025年燃油车年均综合成本较电车高出2.3万元。
精细化保养成为必要手段。定期清理积碳、更换低粘度机油,可降低油耗5%-10%。老旧车辆需重点检修OBD系统,避免年检不合格导致的强制报废风险。
维修成本也在悄然上升。随着车企重心转向新能源,燃油车配件产能下降,维修等待周期延长。有车主更换变速箱需等待3个月,费用高达2.1万元。
03 技术转型加速:混动成为过渡选择
面对新规,传统内燃机已逼近物理极限,仅依赖燃油动力难以达标。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车型因能通过“油电折算”优化企业平均油耗,成为当前政策窗口期的最大受益者。
技术升级带来新的购车选择。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等技术将油耗拉低至3.8L/百公里以下,问界M5等增程式电动车一年保值率可达84.45%。
政策不是“救燃油车”,而是用“技术门槛+市场杠杆”推动产业升级。消费者需从“看补贴”转向“看技术适配性”,选择最适合自己出行需求的车型。
未来18个月是关键时期。
2025年底前,车企为应对2026年考核压力,可能推出更大幅度优惠,最高降价可达6万元。多地政府推出的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深圳最高1万元,广州8000元),与工信部对符合新油耗标准的燃油车发放1.3万补贴,为车主提供了缓冲期。
2026年新规并非终结燃油车,而是通过“积分杠杆”推动产业升级。现有燃油车仍可正常使用,但长远看,向高效能混动或新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提前规划的车主将在变革中守住财富底线,享受更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