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老头乐”陷入困境:标准缺失难上路,海外市场逆势爆红

这玩意儿到底啥玩意儿

你要我说起那叫“老头乐”的四轮小电车,起初我还真觉得就是农村里那些老头老太太用来代步的那点便宜货,啥都能装一装

可你要是放在国外,更要紧的是欧美那边

我有个朋友就跟我说,欧洲那帮老头老太太都喜欢这玩意儿,低成本、好养

你想,国内当下路上这玩意儿越来越难了,车厂关门、库存堆积,那些老厂都快成废墟了,可人家国外订单一打,热火朝天

为什么我们国内养不起这玩意儿,却在国外这么吃香

啥样的“老头乐”在街头巷尾晃荡

先说说这玩意长啥模样

其实就是个小四轮,电池一驱动,速度最多也就五十公里上下,那像个迷你版的小汽车,轻飘飘的,几乎没有啥大动力

但拉个老人、宝妈接送娃都妥妥的

价格,从四五千到两万块不等

农村老头老太太用着特别方便,装点货、拉点人都不费劲儿

根据官方的统计,到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三亿

农村里大概有一亿三千多万老年人

这帮人出门出行需求大得很

我还记得去年江苏省政协的卢勇同志,2025年一月搞了个调研,跑了六个省,调查了1563个村庄,结果显示:农村里用这玩意儿出门的比例,占了乡村出行的56.17%

国内“老头乐”陷入困境:标准缺失难上路,海外市场逆势爆红-有驾

甩开了电动两轮的52%和三轮的48.69%

骑自行车、摩托车的,基本只剩下十来个百分点

你想想看,农村路窄、车少,这车刚刚好,遮风挡雨又稳当,比两轮三轮安全多了

鸿日汽车的吴建国还说,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不管是老人买菜、串门,还是宝妈接娃

为什么国内这车难上路

讲真,最难的还是那些规矩

国内这车要上路,得符合一堆标准

但偏偏四轮的完全没有统一的规范

你看,二轮三轮电动车都有国家标准,比如2024年年底才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三轮车也用一些旧的标准

像《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啥的

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车都算不合法

多半都算道路上的“机动车”,但制动、转向、碰撞啥的都不达标

早在2018年前,很多地方乱产乱用,车多了,道路越堵越危险,事故也变多

威胁到城市的绿色交通和老人的人身安全

后来,2018年11月8日,工信部和其他六个部门联合发了个通知

国内“老头乐”陷入困境:标准缺失难上路,海外市场逆势爆红-有驾

叫“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

一看就知道,情况挺多:要“升级、规范、淘汰”

不让再建厂、不得新增产能

定义也很清楚:时速低、续航短、技术低的三四轮载客载货车,就叫“老头乐”

这通知划了三步:第一,摸底企业样子,打个基础;第二,清理不达标的,依法取缔;第三

鼓励符合标准的企业转型

这一整套的动作,咱们一线城市像北京、合肥,都开始严格管控,2019年就明令违规三四轮不能上路,没工信部许可

性能不达标的车一律不让放

山东、河南、山西等地也是一层层加强管控,2024年重庆、绵阳、抚州啥的都开始大动作

北京更是从1月1日起,违规的三四轮一律不让上路,违者罚得惨

到了2018年上下,全国有一千多家这类厂子,产业链拉动三万家供应商,十万经销点,年产量轻松破百万

可到了监管开始收紧,厂子一批批关掉,库存堆着,工人失业

有个调研说,国内这类企业超200家,但链条一断,很多经销商都关门,岗位也一掉再掉

未来出口会不会成新“宠儿”

这玩意儿在国外可不一般

国内“老头乐”陷入困境:标准缺失难上路,海外市场逆势爆红-有驾

你知道,2024年上半年,美国那边订单几乎翻倍

有人跟我讲,金彭集团的王应黎说,这两年欧洲和东南亚国家特别喜欢这车

有个南都记者还查过电商平台,五花八门的车型:五人座空调款只要一万两千块

你想,欧美那帮消费者看中这价格,买得起用得也舒服,900美元一辆,家家都能用发电机

标准也讲得很明白:欧盟划L6e/L7e轻型车,日本用超迷你交通车,日韩那边还按欧盟的标准挂牌

美国那边则有LSV(低速车辆)标签

这三个市场——北美、欧洲、亚太,格局很清楚:欧洲市场最火爆,亚太占大头

像无锡那家三轮厂,2024年1月出口到美国的订单就翻了两倍

出口火的原因,侬晓得伐

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低,欧美人压力不大,二是标准逐步明朗,改造车型,像加上ABS、反光条

说实话,欧洲那帮年轻人特别喜欢中国老头乐,价格便宜、质量还行

有个报道说,2025年欧洲的订单会持续上涨,厂商们的标价很低

再有,国内厂商为了转型

有人说,疫情之后,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难,厂子退场、倒闭的事情太多,可出口市场还在,特别是那些能达到标准、能上牌的

我看,未来的路还是得靠标准和规矩

山东去年说,9月就要出低速车的标准,分类管理

国内“老头乐”陷入困境:标准缺失难上路,海外市场逆势爆红-有驾

到2025年8月,济南的会展上,业界还专门出了个团体标准

叫《四轮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详细规定了刹车、转向、电池啥的

这样一来,厂商们也能更有信心地走出去

国内要想走得更远,就得把标准搞得像点样子

电商平台上也能挂“合格标车”

当然,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像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会超过1500万,渗透率达到50%

● 结尾:其实它是刚需,不是低端货

你看,这些四轮老头乐,原本是民生的好帮手,农村里离不开

监管有它的道理,安全第一,少出事没错,可是标准空白

出口能救场,但国内市场就这么一塌糊涂,厂子关了,库存堆着

我一直觉得,这玩意儿不是低端货,也不是啥“劣币”

它是适应老龄化潮流的一种刚需

要是能搞得标准点、上得牌、上得路,未来还能成个新风口

国家、企业都得多动脑筋,既保证安全

咱们得记住,出口火爆的背后,是一份巨大的市场潜力

也是咱们未来的一个新赛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