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两套外观风格的宝马5系自打进入这一代后,其在同级别市场中的竞争力其实就处于一个平台期,销量始终上不去,但却也不会跌出豪华C级车的三甲。不过,随着小米SU7、比亚迪汉L等国产新能源的号召力不断上升,宝马5系用来守住市场的那些优势,还能扛得住吗?
你说宝马5系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应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动态操控,而这一点,还是得从三大件聊起。从动力上来讲呢,不是每一台宝马5系都有强劲性能,在全系均搭载B48系列2.0T发动机+采埃孚8AT变速箱的情况下,采用低功率的525Li虽有140kW、310N·m的数据,但实则还是需要8.2秒来破百。在15万+的国产C级新能源车里随便找一台都能实现7秒级,这样的宝马5系确实有些跟不上。
不过,除了两款525Li车型外,其余的530Li车型均搭载高功率版2.0T,190kW、400N·m的数据,就是遇到现在奥迪的EA888
Evo5发动机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不管有没有xDrive四驱系统,宝马5系都能在6.5秒内破百,而最高车速可以来到250km/h,去飙一飙赛道也是可以的。对了,现在宝马5系全系都有48V轻混支持,最低6.3L/100km的WLTC综合油耗,放在一台长度接近5.2米的豪华C级车还是蛮夸张的。
但除了发动机与与变速箱外,宝马5系的优势还是藏在底盘里。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组合放在当下应该说是拿得出手了,尽管不少国产车已经用上更高级的“前双后五”,甚至可变阻尼减振、空气弹簧等等也是一大堆。但宝马就胜在硬件过硬、调校出色,而且豪华套装与M运动套装车型有所不同,前者会更软一些来兼顾滤振舒适,而后者则明显会在阻尼调校中来得更硬朗一些,甭管是环岛、急弯,还是跑山什么的,支撑感更足确实能给人更多信心。只是这国产版本缺少了空气悬架,再跟25-30万级的国产新能源车一比,还是会让我这心里总觉得差点儿意思。
当然,车辆这些年的进步还是肉眼可见的,特别是在智能方向上。很多厂商都用8259或是自研芯片来强调智舱的能力,但其实,宝马5系标配的8155芯片现阶段已经够用了,而且它的12.3+14.9英寸双联屏在可配HUD抬头显示后,显得尤为科技化,况且它还能升级5G网络、V2X通讯,并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等功能,甭管是对本土应用、CarPlay手机互联的支持,还是连续语音对话中的反馈,它依旧是可以跟新能源掰掰手腕的。
更重要的是,宝马在C级车上并不吝啬,全系都是L2级智能辅助驾驶,从入门开始它就有智能泊车辅助,而且现在不少新能源开始加上的循迹倒车也是宝马的一大绝技。不仅如此,高配车还增加了主动变道辅助、信号灯识别,这样一来,应对城市里的拥堵路段也能变得便捷起来,跟那些组合驾驶辅助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只要不上高速,这差别并不会太大。而且我也感觉,这不把掌控权完全交给车机,放在现阶段还是让人放心些。
舒适方面,这应该是宝马5系与新能源们差距最大的地方。我们从工艺细节,还是座椅、方向盘等触感来说,它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包裹感也比较实在,但无论是仅限于方向盘的真皮材料,还是仅限于顶配前排加热/通风/记忆组合功能,这感觉上宝马还是略显小气。好在车里面高档的东西也不少,从18扬宝华韦健音响、车载氛围灯到双区独立空调系统,再到全真皮方向盘所实现的电动调节与加热/记忆,车顶上还有可调的固定式全景星空天窗,说配置上宝马5系跟高端定位的国产新能源有距离没问题,但你说它就真不如这些车豪华?我反正第一个不同意。
其实在谈56E这些传统豪华C级车时,我们很少提到它的被动安全,但这又是新能源的核心竞争点。而放在宝马5系身上,你就说什么第三方测试它,从C-NCAP、E-NCAP到C-IASI,这车全都拿了五星安全评级,这足以表明其所使用的一次性冲压热成型钢、激光焊接技术、9500+连接点等等,都让它的车身安全结构保持了顶尖水准。
写在最后
我们其实没有怎么去关注宝马5系的内外设计,但不论是全系运动化的两套外观语言,还是舱内更多数字化控制与设计的加入,都让咱们不需要为车辆的视觉颜值担忧。如果真要是说关注乘车、用车、驾车的所谓品质感,我们还是愿意推荐这台传统豪华轿车的,至于说它是否会让你满意或失望,那怎么分析都不如亲自试过来得有说服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