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咱们一聊到汽车,话题多半都绕不开那些新冒出来的电车品牌,还有就是各大车厂打得不可开交的价格战。
看着满天飞的广告和各种降价消息,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那些咱们熟悉的老牌子,比如长城汽车,在这么热闹的场面里,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是不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说起来,这家从河北保定起家的车企,转眼间也要三十五岁了。
一个不算年轻的企业,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它还能站得稳吗?
它手里到底还有没有硬牌?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沉下心去看看它最近在做什么,就会发现,长城不仅没掉队,反而用一种很实在、很“笨”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精气神,那股子硬气和温度,还真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
咱们先说说它的硬气。
这种硬气,不是靠喊口号,而是用真金白银和实打实的技术堆出来的。
前不久长城办了个三十五周年的开放日,等于把自己的家底亮出来给大家看。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号称亚洲最大的汽车安全碰撞实验室。
很多人可能觉得,碰撞实验室嘛,不就是撞车的地方。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个实验室花了足足五个多亿人民币建成,占地面积相当于八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花这么多钱和地方,就为了干一件事:用最极端、最真实的方式,去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你得想象一下那个画面,那里的每一次巨响,都不是为了拍电影,而是为了采集最关键的数据。
比如,一辆车用很高的速度直接撞上高速公路的护栏,看看车身结构能不能扛得住;或者模拟车辆被侧面撞击后,发生翻滚甚至掉下高台的惊险情况;还有更复杂的,像是车辆紧急刹停后,又被后面的车追尾,这种二次碰撞对车里的人有多大伤害。
长城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毁车”实验里,去验证他们的设计,去找到保护乘客的最好方法。
董事长魏建军有句话说得很实在:“安全无价,人命最贵”。
这句话在这里,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它是每一次撞击后工程师们分析数据、改进设计的行动指南。
他们把“安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了一门可以反复试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对生命最根本的敬畏。
这种硬气的另一个层面,是对核心技术的执着。
现在很多企业都讲究“整合资源”,说白了就是买别人的技术来用,这样快。
但长城似乎从骨子里就信奉另一条路: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那个国内大多数车企还在琢磨怎么组装一辆车的时候,长城就已经下决心自己搞模具了。
模具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模子”,它的精度直接决定了车子的质量。
从最初为自己的皮卡和SUV打造结实的底盘模具开始,长城就走上了一条自主研发的“不归路”。
这条路很慢、很辛苦,但走通了,回报也是巨大的。
今天,长城旗下的一个叫“精工汽车”的公司,生产出来的精密车身部件,不仅用在自家的哈弗、坦克上,甚至还供应给了劳斯莱斯、奔驰这些世界顶级的豪华品牌。
这就好比一个练家子,不但自己武功高强,还能给武林盟主当陪练,这份功力,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练换来的。
在新能源时代,这种对技术的掌控欲就体现得更明显了。
大家都知道,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而电池里有个关键又头疼的材料叫“钴”,它很稀有,价格昂贵,还被少数国家控制。
当大家都在为“钴”发愁的时候,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硬是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无钴电池”。
这就相当于在关键赛道上,一下子挣脱了别人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把主动权牢牢抓回了自己手里。
在他们的实验室里,研究员们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在布局下一代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技术。
当长城旗下的蜂巢(电池)、精工(模具)、诺博(内外饰和座椅)这三家零部件公司,都凭实力挤进了全球百强供应商的榜单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企业通过掌握核心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清晰样本。
当然,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冰冷的机器和硬核的技术,那它也只是一座工厂。
长城真正让人觉得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它那份难得的“温度”。
这份温度,首先是面向自己的员工。
去年底,公司拿出四十个亿作为奖金发给员工,这在当下的经济环境里,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力的信号,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且愿意和员工分享成果。
但这还不是全部。
长城正在做一件更大胆、更温暖的事——为员工造一座城。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他们确实在这么做。
从最早的员工生活小区“长城家园”,到如今计划投资一百五十个亿打造的“爱情城”,长城的想法已经超越了单纯提供住宿的层面。
他们要建的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里面有学校,让员工的孩子能就近上学;有医院,为员工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还有商业设施和生活配套,让大家在这里能安居乐业。
长城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
因为他们明白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只有让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安心地在这里生活、扎根,他们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的归属感。
这种投入,换来的是一支稳定、忠诚、有战斗力的团队。
当现代化的厂房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社区融为一体时,企业和员工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牢固的纽带,这比任何管理制度都来得有效。
所以,三十五岁的长城汽车,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
它既有在技术研发上不计成本、死磕到底的“硬汉”一面,也有在关怀员工、共建家园上充满人情味的“暖男”一面。
它没有在喧嚣的价格战中迷失自己,而是选择了沉下心来,把每一个螺丝拧紧,把每一项技术做扎实,把每一个员工当家人。
它用行动证明,“中国制造”不只是一句口号,它可以是实验室里不灭的灯火,是碰撞中心里守护生命的轰鸣,更是那份愿意为自己的员工和用户踏踏实实做点实事的责任心。
这种“靠谱”的气质,或许正是它能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最根本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