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

工信部新车目录一出,真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爆炸。估算下来,68款纯电+57款插混车,至少有百来款新能源车在排队等着上市。你可以说,目前市场像个大集市,车一车堆,一眼望过去就像车海。

我记得有次和销售聊起新能源,他说:今年这波新车出来,关键还是要看续航。这句话我当时没怎么在意,现在想来,他其实说得挺有道理的。比如这次曝光的奔驰纯电CLA,续航866km(估算,实际或有差异),这跑长途的话,心里就会有底了。实力摆在那。

续航不只是数字。对我而言,续航更像是刚买菜时老板告诉你的今天新鲜,还是快点?似的暗示:你能不能安心走远点,不带担心。举个例子,MG4可以530公里(样本少,估算),普通上下班、省心跑个郊游,足够了。你会发现,城市里电量紧张感其实不大,而长途呢?那就看电池的耐力了。

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有驾

比起之前用据说信心满满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必然更复杂一些。供应链这个事情,我一直觉得比作拼拼看蛋糕。电池组的芯片、快充接口、甚至那些激光雷达,其实都像蛋糕上的糖衣。你一不留神,缺一块就像苹果缺了个糖装饰,好看但影响体验。

这让我想起,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段关于极氪001:95kWh电池续航达到710km(这段先按下不表),看得出它们在用高能电池拼续航。这就是技术脱缰的马,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和供应——比如这块电池,我估算单价大概在2万人民币(样本少,估算),如果它将来能成本再下降点,利润空间会宽很多。

不禁想,为什么这些车厂家都要拼命往续航上堆?大概是:消费者最在意的,还是跑得远不远。我试想,假如纯电车提供600公里,续航再延长10%,其实成本差不了多少,但心理差距就大了。有时候买车,还是放心这个词。

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有驾

你说,价格逐渐下探的趋势,真的会让更多人接受换个电动车吗?还是说,大部分人还在犹豫充电麻不麻烦?我个人觉得,充电站布局得越密集,用户心里就越有底。其实很多人嫌麻烦的感觉,源自动作太多和等待。

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考察渠道的一个原因。比如我认识个修理工,他说:充电桩多了,出去不担心。可我手里修车的活,少了。他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他其实还存有些疑问:新能源汽车能不能稳下来?虽然他嘴上说还行,但我厚脸皮问:你觉得,一辆车正常维护,电池生命周期能用几年?他笑笑,看用多,估算,五年还行,一般家用没问题。我心里暗暗点个赞。

你有没有想过?那么多新车,不都是靠供应链神操作拼出来的么?像极了速食面,材料看似简单,但出好味道不容易。芯片、三电技术、车载软件,拼在一起,拼出个智能的科技感。其实很像做菜,要调味,要火候,不能都一样。那你说,要是在这种拼拼接的过程中,工厂的品质把控究竟能有多严?我觉得不大是个估算,但能过关就很不错。

说回那些高续航车,比如极氪001:纯电续航能达810km(估算数值,实际可能略低),我心里暗想:如果是真的,未来长途旅行的方便性就大大提高。估算百公里电费在3块(用电价格,估算——我自己测了个活儿),那么一个长途的油钱嘛,换成电,成本要低不少。

有那么一瞬我在想:这些新车都像旅行箱,装满了技术硬货,但你每天只用一半。大部分人,还是在日常通勤——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充电的便利。

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有驾

讲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觉得其实新能源最难的还是心里那关。能不能换电更方便点?有没有可能未来开车,像手机换电池一样,随时能把电充得快一点?我没细想过,但觉得这是个值得猜测的方向。

这里还想到一个问题:你觉得,新能源车比燃油车,哪个更容易维护?我个人感觉:电池虽然贵,但不复杂,核心部件少;而燃油车,机械多、火花塞、油路啥的,维护麻烦得多。电池坏了,修起来费时间,可能要几天把它拆开。你说,未来会不会出现电池门?像某个大规模召回那样,把所有规模搞得像灯泡,对厂商意味着什么?

我总觉得,这些新技术更像厨房里的调料,你用了得当,菜就好吃。用错了,除了麻烦还是麻烦。就像我刚看到的问界M7,纯电续航超600km,配上豪华座舱,确实吸引人。到时候,谁准备接受这样的豪华+长续?还是说,大部分人其实还在货比三家——恩,像我一样,心里琢磨着。

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有驾

对了,还有个细节:我发现很多新车都在追求智能化。就像你点开微信,弹出来一句你今天要不要试试这个新功能?。太聪明反而有点怕麻烦。这事我也懂,谁不想有个老司机帮你提醒、导航、避开堵车?

或者,新能源未来我们还能指望什么?比如更高的充电效率?还是说,车内智能陪伴能不能像聪明的朋友一样,陪你聊聊天?这领悟其实挺难的。

说到我心里还藏着一个疑问:这么多新科技,谁能保证安全?那块激光雷达、传感器这些,到底能不能看清楚周围一切?这其实挺关键,关系到开车的安全感。我猜测,未来会不会出现假感官,其实只是在假装帮你看世界?

这些新车马上要上市,真让人期待,又怕盲跑。谁知道,下一次我们买车拉?可能只是看一看细微的细节——比如车门的合缝间是否平整?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车的后视镜边缘,似乎还多了点毛刺?

唉,市场变得越玩越细碎。像这种新车上线节奏,给我们逛市场的人,也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

工信部新车目录发布125款新能源车型,这10款高关注度新车值得期待,满足不同用车需求推动新能源市场持续增长-有驾

你说,下一步,新能源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或者,从技术变革来说,还有没有更实在的突破?这个,我还真挺期待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