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

“如果我们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就彻底赢了。”李想在镜头前眼神坚定。而就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水军兼职群的价码表——拍摄车主负面视频8元/条,恶意评论1.5元/条。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2025年8月8日,理想汽车CEO李想的一则视频声明引爆全网。面对i8上市后新一轮的舆论围剿,他首次公开承认:“每一次背后都有一个不同的品牌在操控,这一次我们也知道哪个品牌在操控。”

这是理想汽车三年来遭遇的第三波大规模黑公关攻击。从L9被造谣“倒闭”到MEGA被P图成“殡仪车”,再到如今i8车主被全网群嘲,黑公关的矛头始终对准理想最脆弱的时刻——新车发布期。

01 三年狙击战,黑公关的精准猎杀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李想在视频中复盘了理想汽车的三次舆情风暴

  • 2022年L9上市:水军散布“理想汽车资金链断裂、即将倒闭”的谣言,导致潜在用户流失;

  • 2024年MEGA发布:黑产机构恶意P图,在车身贴上“奠”“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通过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直接冲击销量;

  • 2025年i8上市:攻击转向车主群体,水军以8元/条的价格收购车主“不规范停车”视频,24小时内密集发布2万余条负面内容。

最令人震惊的是黑公关的产业化操作。8月6日曝光的兼职群聊天记录显示,任务分工明确:拍摄压线、变道视频每条8元,带图评论每条2元,群主甚至指导成员“重点蹲守商场车库和学校门口”。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汤靖愤然反讽:“我有两台车,能一天发一千条黑评!”

02 “不黑化”哲学,理想的选择与代价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面对赤裸裸的挑衅,李想的回应出人意料:“我们不想把自己黑化,去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如果我们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就彻底赢了。”

这种克制源于惨痛教训。此前MEGA遭黑时,理想曾尝试以攻对攻,反而陷入舆论泥潭。此次李想划清红线——对专业水军法律追责,对普通网友玩梗包容。“网友玩各种梗都可以,竞争很艰难,工作辛苦,玩梗我觉得开心。”他甚至在视频中鼓励网友拿自己玩梗。

理想的反击策略聚焦两大核心:

  • 法律武器:法务部已固定证据,将对水军机构及幕后品牌发起民事诉讼与刑事报案;

  • 产品说话:用销量回击谣言。i8上市首周订单突破3万辆,远超竞品同期数据。

03 黑色产业链,2万条黑评背后的幽灵工厂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理想汽车法务部披露的数据触目惊心:仅8月3日凌晨至早7点,某平台就集中出现45篇攻击车主的同主题视频。这些内容呈现多平台、高频率、高度一致的特征,揭示出成熟的黑产链条:

“需求方(竞品车企)—水军机构—兼职群—平台传播”的产业闭环已然形成。更可怕的是,部分机构已启用“黑公关SaaS系统”,可自动生成负面文案、模拟真实用户行为。

当群主在兼职群发放“AI生成不规范停车视频”教程时,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已被彻底践踏。而每条仅1.5元的恶意评论成本,折射出作恶门槛之低。

04 行业公敌,车企的集体愤怒与用户觉醒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理想的遭遇引发行业共振。蔚来CEO李斌曾透露每月花费数千万应对黑水军;小鹏汽车何小鹏将此类攻击称为“商场如战场”,强调企业需具备“国防能力”。

此次事件中,蔚来品牌总监马麟公开声援:“非常反感往车主群体泼脏水的行为,建议理想尽快报警。”车企的集体愤怒,折射出黑公关已成行业公敌。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用户反击。被恶意拍摄“不规范停车”视频的理想车主洪先生,因隐私泄露频遭骚扰248小时内,超5万名车主自发在社交平台发布真实用车故事,话题阅读量突破20亿次。这场用户自发的“正名运动”,成为对抗黑公关的最强音。

05 光明之战,法律与技术的合围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理想汽车的反击正在升级:

  • 法律层面:推动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组织化网络抹黑”的刑事责任;

  • 技术层面:联合多家车企成立“汽车行业舆情监测联盟”,通过AI识别水军账号,共享黑名单数据库;

  • 用户保护:推出“车主权益保护计划”,为被恶意抹黑用户出具官方证明。

这些行动与中央网信办“清朗”行动形成呼应。但治理难点在于——黑公关低成本、高回报的特性,仍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李想怒揭黑水军产业链:知道谁在操控,但决不“黑化”复仇-有驾

李想视频发布24小时后,理想汽车法务部向三家水军机构发出律师函。而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黑公关从业者忏悔录”的帖子悄然热传,一名前水军写下:“我们按条收费,他们按理想活着。”

当李想拒绝“以黑制黑”时,他守护的不仅是企业声誉,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伦理底线。“黑子们可以一天发一千条黑评,但挡不住用户对好产品的认可。”这场关于商业光明的坚守,正在重定义中国汽车竞争的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