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

三亚六盘村的老房子突然变成了魔幻光影秀场。

中央美院胡泉纯教授带着团队在这儿折腾了一个月,把破旧民居改造成《海公主之家》,门窗装上会变戏法的光栅片,晚上亮起来像童话世界。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这地方就在亚龙湾边上,离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不到两公里,原本就是个普通黎族寨子,现在突然要当"中国艺术乡村样板"。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艺术圈里早就吵翻了天。有人觉得这是真本事,毕竟胡教授搞的"贴地飞行"不是摆拍,师生们真和村民同吃同住,连黎族老阿婆的织布机都成了创作素材。反对派直接甩出数据:国内搞艺术乡建的项目七成撑不过三年,最后都变成拍照背景板。六盘村10月要办国际艺术季,海报都印出来了,可村民连门票分成方案都没见过。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最新消息是三亚文旅局刚批了专项扶持资金,要求所有参展作品必须保留至少两年。这招挺狠,直接断了"展完就拆"的后路。隔壁博后村的民宿老板们已经组团来考察,盘算着怎么把艺术流量转化成客房订单。抖音上#六盘村魔幻小屋#话题突然火了,有个获赞八万的评论说:"艺术家们玩完就走,最后收拾烂摊子的还是本地人。"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胡泉纯团队确实下了功夫。他们发明的"答案在现场"工作法有点意思,所有创作必须让村民投票,连三岁娃娃都能对作品指手画脚。最新搞的"旧房改造计划"更绝,面向全网征集设计方案,中标者能拿五万奖金还包往返机票。微博上有人晒出参赛稿,把黎族船型屋和赛博朋克混搭,点赞瞬间破两万。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争议最大的还是钱的事。艺术季主办方海南波轮公司注册才半年,注册资本实缴情况查不到。村民代表大会记录显示,村集体去年光靠场地租赁就收了六十多万,可公共厕所至今还是旱厕。有记者跑去问村支书,得到的回复是"艺术投资要看长远效益"。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小红书上有博主挖出猛料,说参展艺术家名单里有去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获奖者。评论区立刻炸锅,有人欢呼"国际范儿",更多人在问"这些大咖的作品村民能看懂吗"。最火的一条回复来自IP显示三亚的用户:"我们黎锦上的甘工鸟图案,比那些抽象装置好看多了。"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艺术圈内部也在较劲。广州美院有个教授公开质疑,说这种驻村创作就是"文化采风2.0版"。支持者马上甩出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例子,那地方靠艺术带动经济连续火了二十年。六盘村能不能成不好说,但国庆期间的民宿预订量确实涨了三倍。

三亚六盘村:打造全球艺术乡村中国典范-有驾

最新流出的布展方案显示,主会场要搞沉浸式黎族文化体验,游客能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制陶。争议点在于体验项目收费298元/人,而村民当助教日结工资才150块。抖音上有个穿着黎族服饰的姑娘发视频:"我们寨子的故事,怎么就成了别人的生意?"这条视频转发量破十万后突然消失,引发更多猜测。

艺术季倒计时三十天,施工队正在连夜赶工。脚手架后面藏着个有趣现象:白天穿潮牌的艺术家和穿人字拖的村民一起啃芒果,晚上酒吧里两拨人还是各玩各的。或许这就是当代乡村魔幻现实——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很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