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21年上市长跑终见曙光!七闯关隘估值千亿的背后

奇瑞21年上市长跑终见曙光!七闯关隘估值千亿的背后

八年磨一剑,奇瑞却用了整整二十一年才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这条IPO之路,比任何一款新车的研发都更要曲折和漫长。

奇瑞21年上市长跑终见曙光!七闯关隘估值千亿的背后-有驾

2025年8月27日,中国证监会的一纸备案通知书终于送到了奇瑞汽车手中。这意味着,先后七次冲击IPO、历经二十一年挣扎与等待的奇瑞,终于站到了港股大门前。

有人说,奇瑞的上市史,就是一部中国自主车企的成长辛酸史。从2004年第一次试图上市被股权纠纷拦路,到金融风暴、多品牌战略失误、借壳失败、外资撤资……奇瑞几乎踩遍了所有拟上市企业能踩的“坑”。最戏剧的是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图借壳“海螺型材”上市,却困于销量低迷和资质问题,再度折戟。就连2022年引入的战略投资者“青岛五道口”也在关键时刻资金断裂,让本已混乱的股权结构雪上加霜。

很多人不解:一个年营收超4800亿元、全年销量突破260万辆、连续22年拿下中国品牌出口第一的车企,为什么就是上不了市?

答案远不止“运气”二字。

一方面,奇瑞早年为了拿到造车资质,曾把20%股权拱手让给上汽,后来双方谈崩撤资,却引出更多资本进场,导致股权复杂到连证监会都频频摇头。另一方面,尹同跃自己也承认:奇瑞在新能源方面“起大早赶晚集”,虽然1999年就成立新能源项目组,但实质性突破来得太迟。直到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仍只有22.4%,远低于比亚迪、吉利等对手。

但倔强的奇瑞从未真正躺平。

奇瑞21年上市长跑终见曙光!七闯关隘估值千亿的背后-有驾

2025年,他们等来了最好的时机。销量全面爆发,上半年新能源车销售35.9万辆,同比激增98.6%;和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强势崛起,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海外市场更是拿下半壁江山,出口比例高达47%。再加上混改完成、股权理顺,奇瑞第七次交表,不再是“悲情冲刺”,而是“有备而来”。

这一次,资本市场是认真的。

有分析预测,奇瑞上市后估值可能突破千亿元。所募资金将全力投向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系统研发,以及海外工厂的扩张。这不仅是一场资本的胜利,更是一家从芜湖砖瓦厂走出的车企,真正迈向全球科技企业的关键一跃。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总有人说“慢公司难以生存”,可奇瑞用21年熬上市,是不是也说明——有时候“慢”才是真正的快?

——平地起高楼,还得看地基稳不稳。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