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点小生意可真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用车的老板们来说,心里头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眼瞅着油价跟坐过山车似的,今天涨明天跌,每一次加油都感觉心在滴血。
于是很多人就把目光转向了新能源车,觉得电费便宜,能省下一大笔开销。
可问题又来了,买个纯电动的车吧,要是只在城里转悠还行,万一哪天接个大单,得跑一趟邻市,那续航里程就成了悬在头顶的一把剑,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的滋味,可不好受,耽误了时间就是耽误了生意。
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道就没有一台车,既能像电动车一样省钱,又能像油车一样没有里程焦虑,还能拉人又能装货,把所有问题一次性都给解决了吗?
这还真不是痴人说梦,咱们中国的汽车企业,早就把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主们心里的这点小九九给摸得透透的了。
要说谁最懂中国人的用车需求,风行菱智这个名字肯定排得上号。
这个品牌在商用车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积累了超过116万的用户,这可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是实打实靠着口碑和产品力赢得的。
如今,面对大伙儿的“既要、又要、还要”的新需求,菱智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推出了两款特别有意思的七座新能源车,一款是纯电的,一款是增程的,可以说把城市内和跨城市两种最常见的商用场景,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种情况,就是业务范围基本都在一个城市里的。
比如说,您是开连锁超市的,每天都要给各个分店配送货物;或者您是做社区团购的,得挨个小区送菜送米;再或者,您开了个小型的会务公司,天天得往返机场、高铁站接送客户。
这些活儿的共同点就是,跑得特别勤,一天下来车基本不闲着。
对您来说,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油费。
这时候,菱智新能源那款420公里纯电城运版就显得特别对胃口了。
420公里的续航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只要你不是横穿整个北京市六环跑个对角线,基本上早上充满电出门,忙活一整天,晚上回家车里都还有富余的电量,根本不用为中途找地方充电而发愁。
这就保证了您工作的连续性,总不能跟客户说“您再等等,我车没电了,得先充会儿电”,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
更关键的是,它能实实在在地帮您省钱。
咱们来算一笔最简单的账,现在油价动不动就八九块一升,一台这么大的七座商用车,百公里怎么也得耗个十升油,跑一百公里就是八九十块钱。
而这台纯电车呢,百公里耗电大概二十度出头,就算用外面比较贵的商业充电桩,一度电一块多钱,算下来也就二十多块钱的成本。
一天跑两百公里,就能省下一百多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四千,一年就是好几万。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纯利润,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可能有人会担心充电时间长,影响白天干活。
这一点菱智也考虑到了,它支持快充,只需要35分钟,就能把电量从30%充到80%。
这半个多小时,正好是您吃午饭、或者在仓库里分拣货物的时间,人休息,车充电,两不耽误。
吃完饭出来,车子又“满血复活”了,下午又能继续跑业务,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多拉快跑”,把车辆的利用率提到了最高嘛。
那么,如果您的生意做得更大一些,需要经常跑长途、跨城市呢?
比如说,您在珠三角做生意,今天在广州,明天可能就要去东莞、深圳送货或者开会。
这时候,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就实实在在地来了。
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龙,相信很多人都见识过。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菱智新能源的另一款车——110公里增程版,就派上用场了。
这款车特别聪明,它相当于一个“双面手”。
在市区里短途跑的时候,它就是一台纯粹的电动车,用它自带的电池驱动,能跑110公里,安静又省钱,足够应付绝大多数市内的日常通勤和业务了。
可一旦您要上高速,跑个几百公里的长途,它肚子里的“增程器”(其实就是一台小排量发动机)就开始工作了。
但这台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而是专门用来发电,再把电供给电机来驱动车辆,就好像车上随身携带了一个永不断电的充电宝。
您完全不用找充电桩,只要像开油车一样去加油站加油就行了,它的综合续航能达到900公里,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都不用为能源补给发愁。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还是烧油吗?
那跟油车有啥区别?
区别可大了。
首先,因为它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所以能一直保持在最省油的工作状态下运转。
反映到数据上,就是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6.3升。
您去市面上找找看,这么大一台七座车,哪个燃油车敢说自己有这么低的油耗?
这就意味着,它既给了您电动车在市区的低使用成本,又给了您燃油车长途的便利和无焦虑,同时在跑长途的时候,还比传统的燃油车更省油。
这简直是把两种车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完美解决了跨城商用场景下的所有难题。
最后,不管是纯电版还是增程版,它们都继承了菱智家族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空间特别灵活,堪称“空间魔术师”。
它的后排座椅不是固定死的,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进行各种组合,可以连在一起,可以独立分开,可以旋转对坐,甚至可以侧挂起来或者整个向前翻折,腾出一大片平整的空间。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您需要接待一个商务考察团,它就是一台体面的7座商务车;明天您需要给客户送一批样品或者设备,把后排座椅一变,它就成了一台装载能力超强的货车。
一台车干了两台车的活儿,这种“一车多能”的特性,正是咱们中国小企业主们最看重的。
可以说,菱智新能源的这两款车,不是简单地在造车,而是在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解决他们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也反映出咱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深入市场,倾听用户的声音,造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