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六安的一个深夜,一辆创维EV6与一辆半挂货车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在凌晨两点,车主李先生当时正行驶在国道上。由于夜间视线不佳和略微超速,他的车与一辆正在违章掉头的半挂货车迎头相撞。车辆损毁严重,但李先生本人安然无恙。
事后他回忆,当时非常害怕,但车辆本身的结构强度和智能安全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这辆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类似关于可靠性的故事不仅出现在极端事故中,也体现在日常高频使用中。山东青岛的一位滴滴司机李军,在2022年购买了创维EV6用于跑网约车。三年时间里,这辆车总共行驶了34万公里。除了电池性能的正常衰减,整车没有出现过严重故障。乘坐他车的乘客时常夸赞车内空间宽敞、乘坐舒适。
这些来自真实车主的反馈,某种程度上成为创维汽车在安全和品质方面的活广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光靠配置堆砌和价格战已经难以真正打动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把可靠性和安全放在首位。
创维汽车的做法是从材料和生产工艺入手。比如车身结构采用80%以上的高强度钢,配合16环笼式车身设计,从物理层面筑牢安全基础。焊接工艺也影响整车刚性,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心思。车内选材注重环保和健康,避免有害物质挥发,这一点常常被不少品牌忽略,但对家庭用户来说其实非常重要。
除了被动安全,他们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也持续迭代。最新的L2级系统增加了两个前置角雷达,号称能更早识别侧向穿行的车辆或行人。系统功能也在扩展,比如智能限速辅助、紧急车道保持、前向横穿预警和制动等。这些功能看似微小,但在实际道路上,有时就是那零点几秒的反应时间决定了是否发生事故。
说起来,创维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新玩家。背后有开沃集团在商用车领域十多年的技术积累,车型还出口到海外六十多个国家。依托创维品牌三万多个线下渠道网点,他们也在铺设更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这些看似和一辆车安不安全、好不好开无关,但实际上,服务体系是否跟得上,直接影响车主的长期使用体验。
他们提出一个概念叫“奋斗者的第三空间”,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应该是家与办公室之外的一个舒适、实用、可靠的移动场所。从实际车主的使用情况看,跑网约车的司机和经常长途出行的人,对这点的感受可能更深。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到现在,已经不再是比谁屏幕大、谁功能多,而是逐渐回归到汽车的本质:能不能安心开上好多年。这背后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积累、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光有花哨的功能而忽略了可靠性和安全,迟早会在用户实际使用中露出马脚。
那位跑了34万公里的网约车司机,和那位经历严重事故却安然无恙的车主,或许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车终究是用来开的,耐用好开、关键时刻保安全,才是根本。
说到底,车好不好,不仅要看跑得多不远,也要看撞过之后人怎么样。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