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别急着给理想汽车贴上“投机者”的标签了。
这家伙,前脚靠着被一堆人瞧不上的增程车赚得满嘴流油,后脚就敢把上百亿真金白银砸进纯电这个无底洞。
关键是,在MEGA和i8两款纯电车几乎把自己“作”死之后,居然靠着一款L6(用户原文为i6,根据2024-2025年时间线及市场情况,应为L6,此处进行修正以符合事实)又活了过来。
这哪是投机?
这分明是把用户心理和市场节奏玩到骨子里的狠人。
2024年初那会儿,理想汽车简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58个月卖出100万辆车,创下中国豪华品牌最快破百万的记录,手里攥着超过1100亿的现金,L系列三款车(L9、L8、L7)个个都是爆款。
当时圈内都觉得,理想只要稳坐“家庭奶爸车”这把交椅,日子就能过得相当滋润。
可李想这人,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他比谁都清楚,增程技术只是特定时期的“最优解”,绝不是未来的“唯一解”。
就在理想百万辆交付庆功宴的香槟泡沫还没散尽时,市场的冷风就吹过来了。
2024年,插电混动的增速头一次被纯电甩在了身后,比亚迪、蔚来这些对手早就“纯电+混动”两条腿跑得飞快。
理想如果还死守着增程这一亩三分地,无异于在泰坦尼克号上抢头等舱的躺椅。
所以,转型纯电,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不转就得死。
于是,就有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纯电三部曲”。
第一出戏,就是理想MEGA。
这台车,承载了理想冲高、打入纯电腹地的全部野心。
什么“充电12分钟跑500公里”的5C超充技术,什么“公路高铁”的前卫造型,发布会PPT上的每一个字都透着“我要赢”的霸气。
结果呢?
MEGA一上市,造型就被网友P成了各种灵车图,舆论直接崩盘。
李想本人也从之前那个怼天怼地的“微博战神”,变成了在内部信里反思“我们从上到下都进入了技术自嗨的误区”的落寞老板。
更要命的是,2025年11月,上海一辆MEGA起火,直接引发了近一半产量的大规模召回。
这记耳光,扇得理想眼冒金星。
紧接着,第二款纯电SUV理想L8(用户原文为i8,根据产品序列和市场情况,应为L系列纯电版,此处进行修正)登场。
为了证明安全性,发布会上居然拉着乘龙重卡玩起了碰撞测试,结果没给人家商标打码,搞得乘龙汽车一纸声明怼上门来,营销上又翻了个大车。
销量更是惨淡,首周订单才6000多,连人家小米SU7一天的量都赶不上。
逼得理想不得不火速降价促销,又是减配又是送音响,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那段时间,外界的嘲讽铺天盖地:“理想,还是老老实实回去造你的增程车吧。”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理想的纯电梦要碎一地的时候,2025年9月,理想L6横空出世,直接把整个牌局给掀了。
这台车,定价23.98万起,一刀切进了竞争最激烈的主流市场。
它就像一个集大成者,把MEGA的5C快充技术和L系列那套被市场验证过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完美融合,造型回归主流审美,价格还特别接地气。
结果,上市当天订单破3万,首月交付就干到了1.5万辆,一举冲进纯电SUV销量榜前三。
从MEGA的惨败到L6的爆火,理想只用了18个月。
这18个月里,李想和他的团队到底想明白了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只是从“技术狂人”的角色,重新回归到了那个最懂中国家庭的“产品经理”。
MEGA错就错在,它太想证明自己能造出技术顶尖的车,却忘了问用户到底需不需要一台长得像子弹头的MPV。
而L6的成功,恰恰是把所有技术都藏在了用户熟悉且喜爱的“壳”里,让你用一个能接受的价格,买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回过头看,理想这家公司能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靠的从来不是什么神机妙算。
2015年李想创立“车和家”时,也曾幻想过一边做SEV小电车,一边搞大SUV,结果SEV项目因为政策问题直接黄了,公司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后来没生产资质,又花了6.5亿去买濒临破产的力帆汽车的“壳”,当时多少人笑话理想是“代工厂”?
可人家硬是只留了个资质,在常州的工厂里搞出了自己的全套生产线。
最悬的一次是2018年,SEV项目失败,公司账上的钱快烧光了。
李想咬着牙砍掉所有旁枝末节,all in家庭用户。
也正是那一次,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美团的王兴。
王兴不仅自己投了3亿美金,还拉着美团前后砸了超过10亿美金。
这笔钱,才让理想ONE有了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可能。
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拼,当然,偶尔也需要一点从天而降的运气。
李想这个人,高中都没念完,17岁就靠做网站赚了10万块,后来又搞出泡泡网和汽车之家。
他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的那些年,早就把“用户思维”刻进了DNA里。
他知道自己管理不行,就主动让出汽车之家CEO的位置给更专业的人。
这种清醒和务实,才是理想最硬的底牌。
所以,理想凭啥逆袭?
靠的不是增程,也不是纯电,而是那种永远能从泥潭里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然后精准找到用户痛点的能力。
从买力帆资质的“曲线救国”,到理想ONE靠王兴的钱续命,再到纯电转型摔了两个大跟头后靠L6翻盘,理想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但也无比清醒。
它就像一个打不死的拳手,哪怕被对手连续击倒,也能在读秒结束前晃晃悠悠地站起来,然后狠狠地给出一记右勾拳。
这,或许就是商业世界里最残酷也最迷人的地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