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

宝鸡市最近放出一个大招:恶意拖欠智慧停车费的车主,将被法院起诉,情节严重还会影响个人征信。看起来,这场关于停车费的攻防战,已经升级为一场信用保卫战——你爱停不停,反正只要你敢赖账,失信的锅你得背。

事情起因于2025年8月,宝鸡市某道路智慧停车收费公司根据《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发布了追缴欠费公告,亮明态度:拖欠停车费的,法院见,后果自负。不仅要承担官司、金钱损失那点“皮外伤”,个人征信小本本也可能划上污点。至于这家收费公司究竟靠什么办法让停车欠费进入征信系统——目前还是个谜。能不能直接打通银行信用通道,还是只不过是“狼来了”式的威慑?不得而知。

但不妨想一想,智慧停车收费本就是块烫手山芋。从初衷来看,是为了解决城市中无处不在的停车难、乱停车、占道的顽疾。一刀切“智慧化管理”,收费变成了收割,车主们自然情绪不小。更要命的是,“智慧停车”行业乱象不少,收费标准不统一、服务标准不清晰、设备维护又常年拖延。说到底,堵车有智慧,收费没智慧,这才是许多车主欠费“心里有数”的关键。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然而,争议再大,收费合规这点基本没毛病。这些停车位建的是政府的,背后立着合法的政策支撑。你用人家的地,总不能撒潇潇地一走了之。恶意拖欠其实就是钻规则的空子。一边呼吁建立规则秩序,一边自己暗搓搓地赖账不付,这就多少有点“双标”的味道。更何况,生活中还是有大量守规矩按时交钱的“老实人”在为道路运行秩序买单,他们要怎么看这波“欠费大军”?

换个角度看,征信惩戒这把“刀”,到底会砍到谁?极端情况下也许真能给死不悔改的“老赖”当头一棒,让其生活方方面面都陷入麻烦——办信用卡、贷款、买火车票统统受限。但你也得想想毕竟这只是一张停车罚单。欠水电费和拖欠房贷一个待遇?这样“高规格”的惩罚是不是有些“大炮打蚊子”?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已经有城市主动取消了路边智慧停车收费,给城市带来不小的“松绑效益”:一方面仿佛扎根多年的“僵尸车”不见了,市民找车位压力直线下降,另一方面道路管理也更有序、更人性化。道路资产利用效率提升了,社会经济间接受益,老百姓的获得感同步上升。与其盯呵呵呵地等车主欠费,不如靠行政智慧化管理,省心又省力。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谁都知道,道路管理不是个一劳永逸的买卖。去哪儿都要收点费用,这能理解。可问题在于,你不能肆意收割——服务和标准都跟不上,纯粹变成“薅羊毛”的推手。更不能把个人信用这样的大杀器用到小额停车费用上,说到底,还是要有人情味与法理边界。法律是根拐杖,不是一根打狗棒,用在“避重就轻、以小见大”上未免不厚道。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宝鸡推停车费进征信,车主被诉,智慧管理引争议-有驾

回头看,这件事就是一个小社会切片。停车费从来不是钱的问题,是规则的问题、信任的问题。信用惩戒当然不是万能钥匙,任何制度的正当性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民意检验。就像路边停车,有时候是一种无奈的生活选择,有时候也是制度的考题。聪明的管理应该以小见大,不是一味处罚和吓唬,更不是沦为新的“收费套路”。如果只盯着惩戒和震慑,撂倒的或许不是欠款者,而是社会信任的基石。

最后作为旁观者提醒一句:拖欠本就无理,违法也得担责。但别让制度的枪口朝着每一个偶有疏忽的车主,真正该追的,不是那几个疏忽的停车费,而是一整套更合理、更人性的城市车辆管理新思路。如果能把智慧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收割上,我们的城市才会更智慧,不是吗?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