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

深蓝L06刚亮相时,我一开始还以为这车的宣传是不是过头了。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苹果级芯片,听起来像是拼装梦想配件的拼盘,但实际上它们在这车里都是真的存在的,而且能用,还挺扎实。

我试驾一小时后,心里还在琢磨,这到底算不算扯蛋。深蓝敢把法拉利那套磁流变悬架推到20万级,还真不是玩笑话——就用个比喻吧,就像用滚筒洗衣机洗奢侈品一样,原料和工艺的成本差异巨大。上次跟销售聊,他嗑了一会儿:去年送修,那个百万法拉利都没有用过的悬架,我觉得它的反应比我看过的同价位大部分车都要快。

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有驾

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用的3nm车规芯片,居然和苹果A18用的同工艺(这段先按下不表),这让我对反应速度的期待提升了2倍。启动时,那触屏的流畅感,真的让我忘了这是个20万的车。车机屏幕15.6寸大到在车里随便滚缩,操作如指挥家弹琴般顺滑。它的AI助手,连我一句帮我导航去Nearest咖啡厅都能秒回搜索结果,不卡顿。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高通骁龙8295的车机,差不多快吧?但我相信,3nm的芯片能带来更出色的体验、几乎没有延迟。

比起同级的几款车——比如一种开出来很酷但最基础没有激光雷达的车,L06全系都装了天眼。问我为什么?用生命在打比方:普通雷达就是个闪烁的灯泡,而激光雷达就是灯塔,远、准、快,没有比它更直观的探测工具了。售价相近的车问我激光雷达是不是只能顶配?我只能苦笑,深蓝这思路真狠,全系都给,成本可能比普通雷达贵个几百块,但它带来的安全、实用价值,远远划算。

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有驾

这次我也有点嫌麻烦:为什么大家都还在用那些只能盯着前方看的辅助系统?深蓝L06用的逻辑,一点都不懒,反应时间比我想象的还得快1秒(估算,样本少),在复杂路况下,好比用快刀切蛋一样顺滑。城区高速,都能做到自动泊车、记忆泊车,也就这点,我觉得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的理想,差不多实现了。

我在车里和同行夸奖它的悬架,某修理工插了一句话:你这车真会弹跳。我笑了:弹跳不就是给我一种有弹性的回馈嘛——要不是它底盘稳定,正常高速转弯时也不会这么稳。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款车的底盘到底怎么做到的?也许就是磁流变悬架的魔力。它在路面起伏时的反应快得像是有感知的感官,冲击传递到车身的瞬间,悬架就像快门一样调节,控制住弹跳。这细节,可能只在开车一阵子后才能真正体会到。

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未来的车是不是都会装激光雷达?我猜,激光雷达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想象:夜间行驶时,普通雷达可能距离只有几百米,靠眼睛看更远更快的雷达才是真的宝贝。而且,深蓝L06全系配备,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真的把成本控制得挺好——毕竟,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被压下来不少。

一想到车机系统,我又笑了:像个上车即用的iPad Pro,反应像专业平板,而不是普通车里用来装装样子的东西。用它做导航、看视频、调氛围灯,都是顺畅无比。语音识别用大白话说,没让我白白哎呀不识别的尴尬。开个玩笑:会不会以后都用这块屏幕完全控制一台车?把车变成自己房间的延伸。

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看到一张照片:那花瓣灯一亮,整个车内都像露天影院。花瓣灯的设计真是用心,小细节都在讲究。车型尺寸我大致测算:车宽接近1.9米,短轴距后轮拱像帕拉梅拉那线条,肌肉感自然流露。如果它的座椅和悬架,能一直稳定支撑我在山路上的飙车梦想,我就算是拖家带口也没怨言。

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有驾

反正,总让我觉得,深蓝L06在底盘、智能和交互上,已经把年轻人的那些追求磨得极尽完美。可是啊,你说,未来的车还能有哪些突破?那种瞬间失控的快感,又能不能被新技术完美取代?

我还真好奇:这车的电池,宁德时代的电芯到底能坚持多久?一样的容量,续航670公里,是不是有点虚标了?我估算,按照平均用电2.2元/百公里(估算,市场平均值),一次充满差不多花11元,远比我骑摩托还便宜——但安全性和快充效率,才是真正该打折扣的地方。

深蓝L06亮相,融合法拉利磁流变悬架、特斯拉算法与苹果芯片,打造智能驾驶与驾控体验的全新标杆-有驾

这车的最打动我,是那份对创新的敢于尝试——以及,花瓣灯一亮的瞬间,那份酷。你会不会也觉得,未来的车,应该也像这般大胆?还是,我们都还在等着下一次更强的战斗机直接打在脸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