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两轮的,居然赚得比四轮多?
朋友在地铁上把手机怼我脸前,我一抬头,车厢里仨外卖骑手靠门站着,一个穿着复古机车夹克,像从老海报里走出来。
当天刷屏的那条消息就这么闯进来:本田摩托全球累计产量破5亿台,去年全球卖了6180万台,差不多每三台里有一台写着HONDA。
数据扎心,语气平静不起来。
跳到另一头说话。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那条产线,今年5月记了一笔,率先挂上第5亿台的牌子。
计划继续加码,目标到2027年把单厂年产能抬到261万,印度整体冲700万。
这可不是做给简报看的数字,配套拉到位、物流路线顺了、零件本土化扎下去,成本曲线就往下拐。
产业地图上那一块,亮得像夜里加了饱和度。
再往回跳点旧闻。
国内两家合资的同台唱戏撤了,新大洲本田与五羊本田各自独立。
PCX160、LEAD125、Zoomer E走五羊;CROSS CUB、DAX e、CUB E走新大洲。
门店老板乐呵:总算不用同城两家卖一模一样的车,价格打架打得像亲兄弟抢饼。
表面分家,底层逻辑是用更快的节奏抢细分市场,油电并线,车型不内卷,把渠道利润救回来。
把镜头切到一台老幼兽。
周末在城西小修理铺,看见一块掉漆的侧盖,里程表倒挂着十几万公里。
车主大叔用纸杯接着机油,嘴里叼着牙签,说一句就它,省心。
这类故事看多了才知道,品牌不靠广告词活,靠的是第二任车主还能接着用、第三任依旧折价保值。
情绪上不热闹,钱包上很实在。
该摆冷数据的时候,一句带过。
2024财年,本田摩托车业务收入约1775亿元,利润率18.3%,汽车那边1.7%。
差距摆这儿,原因也不藏:平台复用降低开发费,通用件把库存压住,经典平台小改常新;再配上3万多家经销和售后把用户喂好,复购像打卡。
新兴市场对两轮通勤的刚需像自来水,稳定、可预测,不靠玄学。
有些人爱问这波算不算产业转移。
话别说太满。
更像阵地前移,比赛还在一张大地图上。
东南亚需要省油耐造,印度偏踏板与通勤刚需,北美那边沉迷豪华旅行车的沙发+音响。
打法各不相同,骨子里一件事:把同一个机械逻辑,用不同的外壳讲给不同城市听。
插个小插曲。
一个年轻骑手在店里看电动幼兽,车身复古,尾灯一圈小灯珠,旁边是充电口。
他反复掂车把的手感,问店员续航。
不是追风,是怕通勤耽误。
电动化对两轮的意义在这:不是炫技,是让把手轻一点,维护少一点,电费替代油费能算得清。
要真想跑长途,还是有燃油那一挂,金翼那种移动客厅,开起来像坐在暖气片上。
说点黑话。
这个行业讲供应链颗粒度,讲平台延寿。
CB、Cub、金翼这些平台,像一支球队的基本框架,后场不动,前场换人,球还是往进里送。
渠道是控球,售后是二次进攻,UGC口碑视频是场边的鼓点。
只要节奏不乱,赛季就不太掉链子。
舆论端的节奏点,挑出来都是硬菜。
5亿台这种数字冲击,天生能拽走视线;两轮利润碾四轮的反差,适合做标题党;印度成为最大工厂这个坐标系的变化,后面连着投资与就业的讨论;中国双合资分拆则是剧情线,谁先拉开差距,谁的门店毛利先缓过来。
热词写在纸上都不丑:摩托车之王、18.3%利润率、印度最大工厂、中国合资分拆、电动幼兽。
情绪往深里一点。
两轮被很多人当成生活缝隙的工具。
下班不挤等红灯的地狱,清晨穿过小区后门的那条窄道,雨披里一口热气。
品牌的成绩单最终回到一米之外:好不好打火,颠不颠,丢不丢面儿。
工程师明白这套朴素审美,才会把耐久、油耗、可维护性排在前面。
花哨是加分项,不是主修课。
再掰开一点专业话。
两轮行业里常见的成本结构,固定成本比重不算夸张,靠规模摊薄;变量成本里,发动机与电驱系统是关键点位。
油车用成熟工艺压成本,电车看电芯与BMS的稳定性。
平台策略的意义在于:把研发、模具、验证成本一次投,十年吃饭。
新兴市场用户对好修好配件的黏性极强,零件库存策略就变成生命线,谁把库位压在热销件上,谁的车主停工天数更短。
拉回国内这边的小对手氛围。
分拆后的两家在产品节奏上会出不同花样,通勤踏板一个走静音省心,一个走造型与配置,电动线有人押复古,有人押智能。
门店端会出现定价上的探底战,同时服务会抬头,比如延保、夜间保养、骑行社群活动。
这些动作是给平台算法看的,也是给人看的活跃与讨论度会直接反馈到浏览与停留。
讲点球场里的战术板。
如果把供应链当后防线,本土化就是区域联防;把产品矩阵当中场,平台复用是短传;把赛事与文化当前锋,TT的历史与机车文化是那脚射门。
两轮的胜负手往往不是单一爆款,而是全队跑动:油电并线、平台延寿、区域市场差异化、渠道深挖,配合成形后,分差会慢慢拉开,看起来不惊艳,比分却稳稳在前。
现场音量再调小一点。
半夜的高架下,电车悄悄滑过,路边小摊还亮着,师傅给我多撒了一撮葱。
我那会儿脑子里突然闪了一句:五亿台不是旗子,是习惯。
城市在换皮,骑的人没换心情,能省一块是一块,能快一分钟就快。
企业听懂了这一句,就有收入表上的那一行18.3%。
有人问四轮何去何从,怕它失色。
没必要把它们拧成此消彼长的故事。
两轮先提供现金流与规模,四轮继续啃电动化那块硬骨头。
等两轮电驱再瘦身一刀,幼兽家族可能迎来一次老瓶新酒的爆发。
那时候,社群与配件生态会起势,改装与衍生周边能把整体毛利再抬半格。
最后丢一颗不圆的观点:把能跑、好养、买得到这三件琐事做到极致,比讲十段情怀有用。
本田这次把棋下在印度,把刀磨在平台,把用户放在街口,套路不炫,结果很吓人。
接下来我盯三件事印度产线爬坡的节拍、电动幼兽的真实口碑、中国两家分拆后的定价胆量。
哪一项掉链子,热词会变味;哪一项拉满,热搜自己会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