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咱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竞争真是越来越激烈了。
各大车企都铆足了劲,想在这个赛道上跑出个好成绩。
在众多品牌里,有一个出身可以说是相当“显赫”,它就是上汽集团在2020年精心打造的高端智能品牌——智己汽车。
按理说,背后有上汽这么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家长”撑腰,智己从一出生就拿了一手好牌,应该是一路顺风顺水才对。
但特别有意思的是,它先后推出的四款车型,市场上的反响和销量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有的成了爆款,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品牌的门面;有的却像是被市场遗忘了,几乎没什么人提起。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为什么同一个品牌下的“亲兄弟”,命运会如此不同?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仔细捋一捋智己这四款车的故事,看看它们各自都经历了什么,或许我们也能从中看明白,现在大家买车,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咱们先从智己的第一款车说起,那就是2022年4月正式上市的智己L7。
作为品牌的“开山之作”,智己对L7寄予了厚望,给它的定位是“新世界智驾旗舰”,听上去就非常高端。
在硬件和技术上,上汽也是毫不吝啬,把当时能给的好东西都往它身上堆。
然而,这款被寄予厚望的“长子”,推向市场后却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
问题出在哪了呢?
咱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手上有三四十万的预算,想买一台高端智能轿车,你会怎么选?
首先,车子的外观得吸引人吧?
在那个新能源车设计普遍追求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年代,智己L7的设计虽然用料扎实、做工精良,但整体风格偏向沉稳和传统,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在众多新势力车型中显得不够出挑。
其次,硬实力要足够突出。
L7虽然主打“智能驾驶”,但在当时并没有展现出比竞争对手领先一代的绝对优势,大家都在讲类似的故事,消费者很难感知到它独特的价值。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价格。
29.99万到41.99万的指导价,直接让它进入了最残酷的竞争区间。
在这个价位里,消费者可以买到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入门车型,也可以选择品牌号召力极强的特斯拉,还有一大批实力不俗的国产品牌旗舰车型。
智己作为一个新品牌,L7作为一款新车,在品牌认知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定出这样的价格,显然是有些过于自信了。
最终,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L7的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更像是一次品牌向高端市场的试探,虽然展示了技术实力,但没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L7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智己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
于是他们迅速调整策略,在2023年2月推出了品牌的第二款车,也是第一款SUV车型——智己LS7。
这一次,智己学聪明了,开始寻找差异化的卖点。
LS7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那块从车顶一直延伸到前方的超大穹顶玻璃,官方叫它“Starfall星瀑冰感穹顶”。
坐进车里,视野确实非常开阔,有种坐在观光舱里的感觉,相当震撼。
再加上全铝底盘、空气悬架这些硬件配置,确实营造出了百万级的豪华驾乘质感。
但是,这种华丽的配置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是定位的模糊。
LS7到底是一台为驾驶者打造的、追求极致视野和操控的“大玩具”,还是一台为家庭用户设计的、注重空间和舒适性的“奶爸车”?
它似乎两者都想兼顾,但结果是两边都做得不够极致。
和同价位的理想汽车相比,它缺少后者那种直击家庭用户痛点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注重运动的车型相比,它又显得过于庞大和居家。
这种定位上的摇摆,让消费者很难清晰地给它贴上一个标签。
其次,价格依然是个门槛。
33.98万到35.98万的售价,让它再次面临理想L7、蔚来ES6这些已经站稳脚跟的强大对手。
而且,那个超大的玻璃虽然酷炫,但也让不少人担心夏天会不会太晒,增加了贴膜的成本和顾虑。
最终,根据懂车帝近一年的统计数据,LS7的年销量仅为1873辆,市场反响平平。
LS7的经历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一两个亮点设计,是不足以弥补定位模糊和性价比不足的短板的。
就在很多人以为智己这个品牌可能就要这样不温不火下去的时候,转折点在2023年10月到来了。
智己的第三款车型——智己LS6正式上市,这款车像一匹黑马,瞬间引爆了市场,凭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品牌的销量大旗,上演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LS6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首先,智己终于在设计上“开窍”了。
LS6的外观明显比两位“哥哥”更年轻、更时尚、更具运动感,流畅的轿跑SUV造型,搭配上鲜艳活力的车身颜色,一下子就抓住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一个好看的外观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一点,LS6精准地解决了用户的实际痛点,那就是续航和充电焦虑。
它不仅提供了纯电版本,还很接地气地提供了增程选项,让那些家里没有固定充电桩或者经常需要跑长途的用户,可以放心购买。
更重要的是,它全系标配了800V超快充平台。
这个技术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以前开电动车出门,在服务区充电可能要等一个小时甚至更久,而有了800V技术,可能就是你去买瓶水、上个厕所的十几分钟时间,车子就能补充上百公里的续航。
这种“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电动车的便利性。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定价。
21.29万到28.49万的指导价一公布,很多人都直呼“太有诚意了”。
花二十多万,就能买到一台拥有800V先进技术、外观时尚、空间宽敞的中大型SUV,性价比一下子就拉满了。
相比L7和LS7的高姿态,LS6真正放下了身段,去拥抱更广大的主流消费市场。
市场也给出了热烈的回应,年销量高达41111辆,占到了智己汽车总销量的60%以上。
LS6的成功,标志着智己从一个试图“教育市场”的品牌,转变为一个真正“倾听市场”的品牌。
有了LS6的成功经验,智己显然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于是在2024年5月,他们乘胜追击,推出了最新的轿车产品——智己L6。
如果说LS6是智己的“救市之作”,那么L6就是站在成功经验基础上的“集大成者”。
L6几乎完美地继承并升级了LS6的成功模式。
它延续了时尚动感的设计风格,同时在技术上又增添了不少亮点。
比如它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就是后轮转向。
这意味着这台车长接近5米的大轿车,在掉头或者侧方停车时会异常灵活,转弯半径甚至比一些小车还小,还能实现有趣的“蟹行”模式,对于经常在拥挤城市里开车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解决痛点的配置。
在动力系统上,它也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方案,无论是智能化还是舒适性配置,都给得非常足。
在定价方面,21.99万到30.59万的区间,再次精准地切入了竞争最激烈、但市场容量也最大的20-30万价格带。
它既可以和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标杆产品正面竞争,也为那些觉得L7价格太高但又喜欢智己品牌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上市之后,L6的市场热度非常高,短期内就贡献了23155辆的年销量,占比总销量的30%,展现出了成为下一个爆款的巨大潜力。
回过头来看智己推出的这四款车,它们的经历就像一部生动的市场教科书。
从L7和LS7的“高开低走”,到LS6和L6的“一鸣惊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汽车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学习、调整和成长的过程。
一开始,智己可能更想强调自己的高端出身和技术储备,但市场用销量告诉它,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光有这些是不够的。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专业,他们不仅看品牌背景,更看重产品本身是否真正解决了他们的使用痛点,价格是否有足够的诚意。
LS6和L6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们在外观设计、核心技术和最终定价这几个消费者最关心的方面,都精准地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了解完这四款车的不同命运后,很多人在做选择时,会更自然地倾向于后面这两款产品的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