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用电池总量冲到299.6GWh。
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时段猛涨了47.3%。
前十名电池厂拿下了93.84%的市场。
当名单公布时很多人愣住了。
第十名的位置被一家成立刚两年半的新玩家占走了。
它不是外国巨头。
而是吉利旗下的小将——极电新能源。
4.23GWh的装车量看起来不算大。
但就是这4.23GWh把韩国LG新能源挤出了榜单。
你也许还记得LG。
特斯拉早期的重要电池伙伴。
现在它让位给了中国的"车企电池军团"。
极电新能源不是孤军作战。
在它前面还有老大哥们。
比亚迪的弗迪电池上半年装了70.37GWh。
稳稳坐在亚军位置。
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排在第七。
装车量7.13GWh。
榜单正在被车企自己的人马改写。
三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
当时前十里主要坐着专业电池厂。
现在前十中已有三家是车企的"亲兵"。
来看看新面孔极电新能源的故事。
它是2022年才成立的吉利系企业。
刚出道就带着黑科技。
去年底发布的金砖电池有点东西。
这款电池用上磷酸铁锂路线。
但突破了传统快充瓶颈。
吉利工程师做了个疯狂实验。
在零下10度冻透的电池包上直接快充。
结果显示:28分钟电量从10%充到80%。
更惊人的数据是常温状态。
15分钟补能500公里。
相当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
充咖啡的时间车就能跑趟短途。
秘密藏在高压架构里。
全球首款量产的800V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
充电枪功率最高踩到500kW。
相当于同时开启250台家用微波炉。
去年底首搭在金砖电池上的车型叫极氪007。
这款车上市首月就卖爆了。
半年时间带动电池装车量狂飙。
把极电新能源推进全国前十。
衢州工厂里正在日夜赶工。
140万平方米的厂房望不到头。
比220个足球场还大。
总投资超过200亿的全球最大三电基地。
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影。
机械臂精准地组装电池包。
每42秒下线一套电池。
今年产能计划冲到24GWh。
安全测试区的场景更震撼。
正在进行的"8针同刺"试验够硬核。
八根6毫米钢针同时扎进电池包。
监测屏幕显示电池包毫无异常。
吉利电池布局比表面看着更深。
山东枣庄还有座北方最大电池基地。
三个月前刚投产的产线满负荷运转。
专为银河E5打造新型神盾短刀电池。
短刀电池尺寸缩短了40%。
电芯长度控制到580毫米。
空间利用率拉高20%。
塞进十万级SUV也绰绰有余。
今年四月吉利突然重组电池业务。
把旗下所有电池技术装进"吉曜通行"。
金砖和短刀两大系列合成"神盾金砖"品牌。
目标在三年内实现70GWh产能。
其实吉利早就双线布局。
耀宁新能源2021年就在盐城落地。
六大基地合计规划67GWh产能。
加上极电的24GWh总盘子超过90GWh。
装车量暴增背后还有条暗线。
吉利上半年卖了140.9万辆车。
其中新能源汽车占到72.52万辆。
比去年同期翻了1.26倍。
弗迪电池的数据更是惊人。
70.37GWh装车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平均每四台国产电动车里。
就有一台装着比亚迪系电池。
车企自己做电池已成趋势。
广汽的因湃电池正在二期扩建。
长安的金钟罩电池量产倒计时。
连奇瑞都在筹建自己的电池工厂。
动力电池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五年前宁德时代独占半边天。
如今TOP10里车企系已占三席。
合计市场份额突破31%。
电池技术路线也在悄然更迭。
磷酸铁锂占比冲上81.4%。
比去年高出整整73%。
三元电池的份额跌到18.5%。
国轩高科是这波潮流的赢家。
在前五名中唯一实现增长。
其磷酸铁锂电池装车激增109%。
在江苏基地新开了十条生产线。
电池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吉曜通行已开放外部供应。
蜂巢能源打进长城外的七家车企。
连宁德时代都在调整客户策略。
装在车里的电池正在脱离束缚。
从供应商的独立产品。
变成整车厂的核心武器。
这条产业链在发生深刻质变。
衢州工厂刚刚拿到新铭牌。
全省首家三电"未来工厂"的招牌格外醒目。
厂区5G专网覆盖每台设备。
生产数据实时回传到总控中心。
车间的管理者从手机看实时工况。
某条电芯产线异常波动0.3秒。
还没等人反应过来。
系统已自动完成参数补偿。
在极氪007最新交付批次上。
用户能扫码看到电池的生日。
精确到秒级的出厂记录。
材料溯源具体到某座锂矿山。
神盾电池包经历着残酷考验。
试验台上升降柱突然弹出。
三倍车重的冲击力砸向底盘。
防护装甲只留下几道刮痕。
车企自研电池不是面子工程。
极电的CTB一体化技术节省15%空间。
蜂巢的短刀电芯降低18%成本。
弗迪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增三成。
当第八十万套金砖电池下线时。
衢州工厂亮起了绿色灯带。
这个吉利布局的电池新军。
开始改变中国电池的势力版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