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欧洲车圈发生了一件特别魔幻的事情。
比亚迪,连续两个月,在欧洲把特斯拉给办了,销量直接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得特斯拉的脸都快被磨出火星子了。
这事儿最骚的地方在于,欧盟那边正挥舞着关税大棒,一副要替天行道的样子,结果特斯拉应声倒地,销量暴跌三成多,比亚迪反而跟开了挂一样,销量暴涨两倍。
欧洲车企,那些老钱贵族们,估计在家里的古堡里,一边喝着82年的拉菲,一边看着屏幕上红绿交错的数据,心态直接崩了。他们肯定在想,我们花了几十年筑起来的马奇诺防线,怎么就被一个来自东方的“泥腿子”用拖拉机给推平了?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玄学入侵,是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的状态里气活过来的降维打击。
要理解这场大型行为艺术,就得先明白,当年的比亚迪在欧洲,那真是狗都不理。
2021年,比亚迪刚进欧洲,人家看它就像看一个穿着花棉袄、提着编织袋进奢侈品店的亲戚,眼神里三分薄凉七分讥笑。欧洲消费者心里犯嘀咕:你这电池行不行啊?充电桩在哪啊?开半路没电了,我是不是得用爱发电?
那时候,欧洲媒体更是典中典,把“中国制造”和“廉价低质”画等号,恨不得在比亚迪车上贴个标签,上书“内有恶犬,随时趴窝”。
结果呢?四年时间,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翻了60倍。
这不就是典型的玄幻小说主角模板吗?开局被退婚,受尽白眼,然后掏出一个谁都没见过的压缩毛巾,往水里一扔,哗一下变成了一艘航空母舰。
欧洲人懵了,特斯拉也懵了。
所以,比亚迪到底念了什么咒?
其实特别简单,比亚迪悟了,它悟到了一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技术和品牌光环,都是纸老虎。
你得知道,现在的欧洲市场,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特别是德国取消补贴之后,欧洲老百姓买车,只有一个标准:便宜,大碗,管饱。
这时候,比亚迪端上来的菜是什么?
主力车型元PLUS,在欧洲叫ATTO 3,卖3.5万欧。隔壁大众的ID.3,尺寸差不多,卖4万欧,续航还短一截。这就好比你去吃饭,隔壁桌的兰州拉面比你的贵,肉还少两片,你气不气?
更绝的是海豹,直接对标Model 3,性能不差,快充还猛,价格直接给你打个八五折。
这还没完,比亚迪今年直接甩出王炸,一台叫Dolphin Surf的小车,两万三欧元。两万三欧元是什么概念?这是直接把价格打到了欧洲电动车的地板以下,甚至把地板都砸穿了,露出了下面正在施工的地铁。
这套打法,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不装了,摊牌了。
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上吃灰。
除了价格屠杀,比亚迪还干了一件更让欧洲老牌车企心态爆炸的事:本地化。
欧盟不是要加关税吗?是是是,你加,你随便加。比亚迪反手就在匈牙利建了个厂,把欧洲总部都搬过去了。这操作就像什么?就像打游戏,对面法师辛辛苦苦搓了个大火球,你直接一个闪现,贴到他脸上,然后问他:哥们,刚才那团光,是给我点的烟吗?
在匈牙利建厂,直接把惩罚性关税的伤害降到最低,物流成本还降了25%,甚至连车载芯片都要在本地采购。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欧洲大陆玩起了“农村包围城市”,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对手的心脏。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点饿了,想起了楼下那家总是在排队的山东杂粮煎饼,老板加料的手法,和比亚迪加配置一样,突出一个朴实无华且量大。
反观特斯拉,就突出一个“颠”字。
特斯拉的问题,本质上是它的“玄学光环”在欧洲开始褪色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特斯拉也坐过比亚迪的中年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特斯拉这个品牌,它最值钱的不是车,是那个“科技、未来、硅谷”的叙事。买特斯拉,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通往未来的门票,是一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教主马斯克老师天天在网上跟人对线,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一会儿要跟人约架,一会儿要收购这个解散那个,这让信徒们怎么想?我们的神,怎么也开始说胡话了?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的技术神话也在破产。FSD自动驾驶在德国被暂停测试,这就像你吹了半天自己的独门武功“雷电法王”,结果上台比武,被一个老大爷用太极推手给推下去了,裤衩子都差点掉了。
技术上祛魅,品牌上混乱,价格上还死扛。柏林工厂的产能都拉不满了,Model Y改款还卖四万三千欧,比比亚迪贵了快一万欧。这简直是抢钱啊!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得爱得多深,才能无视这一万欧元的差价?
所以你看,特斯拉的困境,不是车不行了,是“信仰”不够用了。当一个宗教的教主开始行为艺术,神迹不再灵验,祭品(车)还越来越贵,那么信徒的流失,就是必然的。
我知道我这个把特斯拉比作玄学,把比亚迪比作压缩毛巾的比喻有点扯淡,但你仔细品,是不是就是这个味儿?
那么,未来会怎样?
比亚迪在欧洲的路,其实才刚开了个头。匈牙利工厂只是第一步,未来三年20款新车,从代步小车到豪华旗舰,比亚迪要在欧洲大陆上插下的三百多个“补给站”,会像毛细血管一样,把它的产品输送到每个角落。
当然,风险也很大。大众、宝马这些地头蛇不会坐以待毙,欧盟的政策也可能反复横跳。比亚迪的效率和执行力,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冰冷得可怕,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但转念一想,在欧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种简单粗暴的实用主义,可能才是唯一的真理。
至于特斯拉,它把宝押在2025年的低价新车上。但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这个产品空档期,它就像一个内力耗尽的武林高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宗立派,广收门徒。
所以,别分析了。特斯拉的未来不在欧洲,在火星。地球上的事,还是留给更懂地球人的比亚迪吧。
毕竟,修仙的打不过种地的,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