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积淀:从军工传奇到汽车王国的进化之路
(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品牌溯源
长安汽车的历史底蕴深厚,可回溯至 1862 年清朝时期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清政府最早的兵工厂,长安汽车的传奇故事就此拉开序幕。1863 年,上海洋炮局迁往苏州并改名苏州洋炮局,这次搬迁意义重大,它购置了先进设备,推动中国工业从传统手工迈向机器生产,为后续发展筑牢技术根基。1865 年,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正式更名为金陵制造局,在国防力量提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生产的美式加特林机枪等武器,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民国时期,长安汽车前身开始涉足民用产品领域,实现重要转型。1957 年,它改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长安” 这一名字正式诞生。仅仅一年后,也就是 1958 年,长安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吉普车 —— 长江牌 46 型越野车,这一成果标志着长安在汽车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现了长安汽车的制造实力。1983 年,第一辆 “长安牌” 微型汽车诞生,开启了长安在民用车领域的探索 。此后,长安汽车不断发展壮大,在民用汽车业务上持续发力,1984 年开启民用汽车业务,推出首款车型长安星光;1993 年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合资成立长铃公司,生产铃木品牌小型汽车,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长安汽车品牌从 1862 年的上海洋炮局起步,历经无数次的变革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二)五国九地研发体系构建技术护城河
在研发体系布局上,长安汽车建立起了 “五国九地” 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涵盖了重庆、北京、河北等国内多个重要基地,以及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等海外研发中心 。其中,重庆作为长安汽车的总部所在地,是核心研发枢纽,汇聚了整车、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资源;北京研究院侧重于先进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利用当地汽车设计人才优势,专注于整车外观造型、创意设计,为长安汽车带来了国际前沿的设计理念,像 CS85 Coupe 车型流畅动感的外观设计,就融入了都灵设计中心的巧思;日本横滨设计中心则在汽车内外饰造型和工程化设计方面发挥专长,使车内空间更贴合人体工程学,内饰质感大幅提升;英国诺丁汉研发中心主攻动力系统产品研发与先进技术研究,助力长安汽车在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上不断突破;美国底特律研发中心聚焦汽车底盘技术,提升中高级轿车和 SUV 的底盘系统开发能力。
这一研发体系形成了 “7 院 2 部 3 中心” 的精细研发组织,拥有来自全球 18 个国家,近万人的研发团队。多年来,长安汽车累计投入超 1500 亿元研发资金,围绕整车研发、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已拥有 1.2 万项有效专利 ,在智能语音交互、自动驾驶辅助、新能源电池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比如长安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系统,识别准确率高,能实现多种场景下的语音控制,为用户带来便捷的交互体验,构建起了覆盖整车、动力、智能等领域的全链条研发能力,为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二、技术突围:全领域硬核实力重塑品牌价值
(一)动力技术:蓝鲸家族引领燃油 / 混动双重赛道
在动力技术领域,长安汽车的蓝鲸家族表现十分亮眼,涵盖了燃油发动机和混动系统,在两个赛道上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
蓝鲸燃油发动机实现了 1.4T、1.5T、2.0T 全排量覆盖 ,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动力的需求。它独创的 AGILE 敏捷燃烧系统,配合 350Bar 高压直喷等技术,让燃油的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更加充分,热效率成功突破 44% ,在提升动力的同时,还降低了油耗。其中 2.0T 机型在可靠性方面表现卓越,历经了超 150 万公里的严苛测试,匹配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后,传动效率高达 96% ,动力传输损失小。搭载蓝鲸 2.0T 发动机的 CS75 PLUS,在实际驾驶中,动力强劲,起步迅速,中后段加速也能轻松超车,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都能为驾驶者带来畅快的驾驶体验,同时在综合路况下,百公里油耗相比同级别车型也有一定优势。
蓝鲸智电 iDD 混动系统采用了 P1+P3 双电机串并联架构 ,实现了纯电续航 200km+、综合续航 1200km+ ,解决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问题。在馈电状态下,油耗低至 4.2L/100km ,经济性出色。以 UNI-Z 车型为例,其 0-100km/h 加速仅需 7.4 秒 ,动力性能优异。在日常使用中,城市通勤可以使用纯电模式,成本低且环保;长途出行时,混动模式能保证车辆的动力和续航,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动力输出稳定,超车轻松,且能耗较低,真正实现了节能与性能的完美平衡,成为了混动技术领域的标杆。
(二)智能化布局:从自动驾驶到数字生态的全域覆盖
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布局上全面发力,从自动驾驶技术到数字生态建设,实现了全域覆盖。
在自动驾驶方面,长安汽车的超感智能驾驶技术十分先进。APA7.0 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堪称 “停车神器”,它融合了 12 颗超声波雷达、5 颗毫米波雷达等 27 个传感器 ,能够精准感知周围环境。支持在车库外无人自主排队泊车,用户可以直接在车库外下车,车辆就能自主通过道闸、寻找车位并完成泊车;还具备电梯口接驾、车库外接驾、高速公路服务区代客泊车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IACC 集成式自适应巡航能实现 L2 + 级自动驾驶,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可以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还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速,减轻驾驶员的驾驶疲劳。CS55 PLUS 等车型标配的 540° 透明底盘 ,让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车辆底盘下方的情况,无论是在狭窄道路行驶还是停车入库,都能有效避免刮擦底盘,构建起了全场景的安全防护。
长安汽车还打造了数字孪生开发平台,打通了用户、车企、开发者全链路 。这个平台具备原子化服务应用,将各种功能进行原子化拆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组合功能,实现功能场景自由编排,目前已经实现 600 加的原子化服务,提供 1 万 + 的功能组合可能 。拥有无限算力服务,本地加云端储备了上百万 TOPS 算力 ,能满足未来 5 到 10 年的平台开发需求,为开发者提供 10 类 260 个 API 接口 ,目前已接入超过 100 多个合作伙伴、上线超过 200 多个应用 ,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大大缩短了合作伙伴 30% 的开发周期 ,为未来智能汽车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赋能。
(三)新能源攻坚:从三电核心到全产业链布局
长安汽车早在 2001 年就启动了新能源研发,是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之一。2017 年发布的 “香格里拉计划”,明确了 2025 年实现全谱系电气化的目标 ,展现了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多年来,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深耕,掌握了 400 余项核心技术、1000 余项三电专利 ,技术实力雄厚。
在电池领域,长安汽车开发了 “金钟罩” 安全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电池出现安全问题。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是长安的又一黑科技,在 - 30℃的极寒环境下,它能让电池的充电效率提升 50% ,有效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电池充电慢的问题。2024 年,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达到 73.5 万辆 ,成绩斐然,并且海外市场占比突破 20% ,在国际市场上也获得了认可。
长安汽车构建了 “深蓝 + 启源 + 阿维塔” 多品牌矩阵。深蓝汽车主打年轻、科技,旗下的深蓝 SL03 以其时尚的外观、出色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启源品牌注重智能和舒适,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出行体验;阿维塔则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合作,打造出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如阿维塔 11,凭借其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优秀的动力性能,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各品牌相互补充,共同推动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三、产品矩阵:从国民神车到年轻化破圈的爆款制造
(一)燃油车市场:经典车型持续领跑性价比赛道
在燃油车市场,长安汽车的经典车型凭借超高性价比持续领跑,其中逸动系列和 CS55 PLUS 表现亮眼。逸动系列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13 年间累计销量超 180 万辆 ,成为了家用轿车市场的明星车型。2025 款逸动更是实力升级,搭载了 500Bar 超高压直喷发动机,配合蓝鲸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最大功率达到 141kW ,动力强劲。在实际驾驶中,无论是城市道路的起步、超车,还是高速公路上的持续加速,都能轻松应对。它的油耗表现也十分出色,低至 5.9L/100km ,为用户节省了不少用车成本。
2025 款逸动在空间和智能配置上也有出色表现。2765mm 的轴距带来了超大的车内空间,即使是身材高大的乘客坐在后排,也能有较为宽敞的腿部和头部空间,长时间乘坐也不会感到局促。车内还拥有 24 处储物空间,方便乘客放置各种物品,520 升的行李厢容积 ,能轻松装下一家人出行的行李。13.2 英寸智能车机搭载讯飞飞鱼 OS 4.0 系统 ,操作流畅,功能丰富,支持 HiCar/Carlink 手机互联功能,还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导航、音乐、车窗等,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综合优惠后 4.79 万起的价格 ,让它成为了入门家轿的首选,性价比极高。
CS55 PLUS 同样表现出色,它采用了 “无边界” 设计语言,独特的点阵式前进气格栅,搭配犀利的大灯,让整车看起来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引领了汽车设计的潮流。蓝鲸 1.5T+7DCT 的黄金动力组合,最大功率可达 138kW ,最大扭矩 300N・m ,动力充沛。在驾驶过程中,动力响应及时,加速平稳,无论是在城市拥堵路况还是高速公路上,都能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它的月销稳定在 2 万辆 ,长期稳居紧凑 SUV 销量前三 ,成为了家用 SUV 市场的热门车型,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年轻化破局:UNI 系列重构品牌潮流形象
为了实现年轻化破局,长安汽车推出的 UNI 系列成功重构了品牌的潮流形象,其中 UNI-V 定位为运动轿跑,精准地抓住了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运动的需求。2025 款 UNI-V 推出了 “黑武士” 限量版,全车身黑化设计,搭配星芒轮毂、四出排气系统以及专属标识,充满了战斗气息,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无需后期改装就能拥有独特的外观。
UNI-V 搭载了可升降尾翼,当车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尾翼自动升起,不仅增加了车辆的下压力,提升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还极具视觉冲击力,成为了路上的焦点。10.3 英寸双联屏科技感十足,显示清晰,操作便捷,为驾驶者提供了良好的交互体验。500Bar 发动机爆发 310N・m 扭矩 ,动力强劲,配合蓝鲸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换挡平顺,7.9 秒即可破百 ,带来了极致的驾驶乐趣。
在 10 万级价格区间,UNI-V 以其出色的性能、时尚的外观和丰富的配置,打破了合资品牌在该领域的垄断,成为了 Z 世代首选的国产性能车。它还拥有 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与14.6英寸中控屏的组合,配合全场景智慧语音交互,为用户提供了超越思域、轩逸等合资竞品的智能座舱体验。在安全性方面,UNI-V 采用了高强钢占比 70% 的方舟笼式车身设计 ,最高强度达到 1500Mpa ,并配备了 6 安全气囊及 11 项主动安全技术 ,为驾驶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让年轻消费者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也能安心出行。
四、市场占位:从本土龙头到全球化布局的进阶之路
(一)国内市场:稳居自主第一梯队
在国内市场,长安汽车的表现十分强劲,稳居自主第一梯队。2023 年,长安汽车的销量达到了 255.31 万辆 ,同比增长 8.8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 209.78 万辆 ,同比增长 11.91%,占比总销量八成以上,成绩斐然。进入 2024 年,长安汽车的发展势头依旧迅猛,全年销量达到 280 万辆 ,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 76.3% ,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 42% ,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长安汽车旗下的多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中表现突出。CS75 PLUS 在紧凑型 SUV 市场中表现亮眼,2023 年销量达 25 万辆 ,长期位列细分市场前十,凭借其时尚的外观、宽敞的空间、强劲的动力以及丰富的配置,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逸动系列在轿车市场也有出色表现,2023 年销量突破 17 万辆 ,月均销量维持在 1 万辆以上 ,以其超高的性价比、稳定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成为了家用轿车的热门选择,进一步巩固了长安汽车在燃油车市场的份额。长安汽车还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深蓝汽车 2023 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 ,12 月交付达 1.83 万辆 ,深蓝 SL03 累计交付突破 10 万辆 ,领跑国内新能源品牌;长安启源累计销量突破 4 万辆 ,12 月交付 6926 辆 ,快速占位数智新汽车赛道;在 “双子星” 的带动下,阿维塔于 12 月交付 6106 辆 ,其中,上市仅 1 个多月的阿维塔 12 交付 2004 辆 ,进入 30 万以上纯电轿车前列,展现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二)全球化战略:五大区域布局开启出海新篇
长安汽车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目前已建立起 76 个全球工厂、21 个制造基地 ,产品远销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长安汽车制定了宏伟的目标,计划在 2025 年实现海外销量 70 万辆 ,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长安汽车在泰国的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这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该工厂采用了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等 40 余项绿色技术 ,单车能耗降低 20% ,制造效率提升 20% ,并承担了全球右舵车备件中心职能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绿色工厂的典范。在欧洲市场,长安汽车采取分阶段渗透策略,挪威、葡萄牙市场率先推出深蓝 S07 ,德国、荷兰设立销售公司,英国计划 2025 年底开设 60 家展厅 ,逐步扩大市场份额。2025 年慕尼黑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战略车型深蓝 S05 ,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欧洲市场的高端品牌占位。长安汽车在东南亚、中东非等市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 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达到 29.9 万辆 ,在泰国、沙特等重点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50%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长安汽车还计划将阿维塔品牌登陆香港,进一步拓展全球右舵市场,以 “技术出海” 重塑中国汽车的高端形象,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五、未来蓝图:从汽车制造商到出行科技公司的蜕变
(一)技术研发:2000 亿投入押注新汽车赛道
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堪称豪赌,未来十年计划投入 2000 亿元,全力押注新汽车赛道,这一巨额投入彰显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坚定决心。为了支持智能汽车的发展,长安汽车建设了 “Quark 智算中心”,它就像一个超级大脑,能够支持超 1000 万智能汽车接入与控制 ,日处理数据量达 100T ,为车辆的智能化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让车辆能够快速处理各种复杂的数据,实现更智能的驾驶决策。
在前沿科技探索方面,长安汽车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预计 2028 年,长安汽车将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下线 ,这一成果将是汽车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它不仅能够完成驾驶任务,还可能具备更强大的智能交互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在新能源技术上,长安汽车也在持续发力,计划在 2025 年推出固态电池、高压快充技术 。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安全的痛点;高压快充技术则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让充电变得更加便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长安汽车还制定了宏伟的销量目标,到 2030 年力争实现 500 万辆的销量 ,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 70% ,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安汽车正在构建 “人 - 车 - 路 - 云” 一体化生态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辆与道路、云端的实时交互,提升交通效率,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服务,让出行变得、安全更加高效、舒适。
(二)产业协同:构建开放共赢的新生态
长安汽车深知产业协同的重要性,积极构建开放共赢的新生态。它联合华为、腾讯等 30 余家企业成立了 “北斗天枢” 联盟 ,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在这个联盟中,长安汽车与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华为在通信和芯片技术上的专长,腾讯在互联网服务和大数据处理上的能力,都为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长安汽车还与这些合作伙伴共建 5G 数智工厂 ,利用 5G 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汽车制造的新模式。
长安汽车在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方面也动作频频。推进长安科技融资,为其发展注入更多资金,助力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取得更大突破;推动阿维塔独立上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拓展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 年,长安汽车整合旗下 117 家分子公司,成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通过资源协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和全球竞争力。通过这些举措,长安汽车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整合资源,目标在 2030 年跻身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展现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和风采。
#一天认识一个汽车品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