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持后,中国长安汽车的这场沟通,讲清楚了什么?

央企加持后,中国长安汽车的这场沟通,讲清楚了什么?-有驾

7月30日,中国长安汽车在重庆召开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媒体沟通会,这不仅是一次对外发声,更是央企身份落地后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作为年销超200万辆的“老兵”,中国长安汽车正试图用一场发布会,重新讲清楚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走向哪里。

战略目标明确,方向清晰

中国长安汽车提出,到2030年力争实现:

•整车销量突破500万辆

•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60%

•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以上

• 进入全球前十汽车品牌

围绕这一目标,中国长安汽车将重点推进三大核心战略:

• “香格里拉”:聚焦新能源平台技术,提升纯电与混动产品能力

•“北斗天枢”:加快智能化转型,构建整车智驾与生态系统

• “海纳百川”:布局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行动路线有章可循

为了支撑上述目标落地,中国长安汽车同步宣布:

•未来十年累计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用于新技术、新平台研发

•建设超过万人规模的工程师团队

•聚焦固态电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创新赛道

•加快自主构建统一软件平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国长安汽车不只是喊目标,更在积极为目标“铺路架桥”。

央企加持后,中国长安汽车的这场沟通,讲清楚了什么?-有驾

当前表现稳健,是战略推进的底气

在沟通会上,中国长安汽车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整车销量135.5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型45.2万辆,同比增长近50%

•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超四成

这意味着,中国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与出海拓展两条路径上,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化成果,是少数“新旧动能都在线”的自主品牌之一。

写在最后

央企的身份,意味着中国长安汽车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政策、资本、土地、人才,甚至是国家级的技术背书。
这是一种罕见的“确定性优势”:当不少车企还在为生存焦虑,中国长安汽车已经可以规划下一个五年。

但在一个竞争日益内卷的市场中确定性只是起点,不是护城河

真正决定中国长安汽车能走多远的,不只是战略宏图,而是它能否把这些“企业叙事”,翻译成用户愿意传播的产品记忆,长安需要学会说清自己,更要学会让用户替它讲出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