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动汽车,看的不是马力,是续航;好的车企,不是卷价格,是拼嘴炮;至于用户,能不能上车就全靠内心足够不慌,最好还能随时把钱包充满800V快感。这么一看,理想型电动车不就是让钱包和心脏发热,反正脑子可以凉凉。事实证明,人类对续航的执念,就像对爱情的渴望,总是不顾后果,一味相信下一个会更好。
谁说烧油不是环保?在电动车大潮看到奥迪要出A4纯电,立刻能感受到科技赋能人类的荒诞美学。800V高压快充加持,7字头的续航,掌控行业最新流量密码。800V啥概念?就像你兜里塞了个核聚变反应堆,随时准备起飞,地球都供你追梦。充电功率300kW,四驱400马力,开着A4 e-tron进小区,楼下业主都怀疑你是在搞瞬移。曾经讨论续航的车主,像极了讨论工资的打工人;能拿多少是命,但幻想一定要飞起来。
当年,节能灯炒成弄潮儿,如今轮到电动车刷存在感。什么油车、混动、纯电、增程,搞不清套路的普通人表示,愿意投降写检查,承认买不起车。奥迪的这笔大棋其实也简单:造个车台子要能打,能适配各家兄弟,什么高尔夫、明锐、还有一些拗口的西班牙名。标准化零部件,配置拉满,既要豪华范儿到位,也要“环境友好”装得下。说句大实话,所谓平台化优化,就是为了以后涨价好有理由,反正你也挑不出花来。
论车企的“进化论”,自从软件接管了方向盘,谁还相信机械增压才是男人的浪漫?所以奥迪这次朝着汽车里的iPhone努力,“码农”们能远程坐家里升级,一顿操作让你觉得自己刚买的新车越开越有新花样。“持续进化能力”,翻译成人话其实是套路无限,毛病网上修。想像下,未来你手机APP一更新,副驾驶就能做魔术,连倒车影像都能变AR。“硬件为壳,软件为魂”,一句带着英特尔广告气场的金句,现在成了所有汽车发布会的咒语。CEO信誓旦旦地说起“充满乐趣”,那语气仿佛你正要拥有一只会跳探戈的电饭煲。
至于造型,往年说谁像“鲶鱼脸”都是冒犯,今年流行叫“新物种”。方方正正的格栅加极细的灯带,前脸果断奔着外星人去的。流线外壳+溜背造型,据说不仅为了显年轻,还拉低了风阻系数——至于你没头发又何妨,不影响体验被风梳过的快感。这几年,汽车设计师都快被空力学逼疯了,人人都想做自家风洞的安徒生,每年故事讲新。C柱连着屁股线条,既想给你“性能错觉”,又怕真的一屁股坐塌,所幸空气帮他们兜底,讲完科技再讲美学。
内饰搞得也是相当“文明”,最洋气的就是“隐藏显示屏”,你要用才弹头出来,不用就安安静静地睡仪表台里,保证你精神健全,眼神不漂移。实体金属按钮和旋钮则致敬一代老男人的机械信仰,每摁一下仿佛是钟表匠在精雕细琢自己的命运。至于那些看上去特别环保的材料,不小心就能滑到“再生铝、植物鞣制皮革”的营销陷阱里。豪华归豪华,就是怕你进了车还要思考“这是不是从我家旧易拉罐炼出来的”。至于手感和味道,都归属到“奥迪传统”四个字,毕竟豪车要装得够优雅,环保了也不能被人嫌弃low。
当然了,这一局到底怎么玩,得看竞品。对手都是同级别狠角色,“一刀下去都是电动豪华扛把子”那种。别人家已经提前上市了,小奥迪偏要等平台成熟,就是要凸显“我慢但我强”,标准德国哲学,一切都要讲究工艺逻辑。就像某些社交媒体号死活要憋到别人流量过了再发,非得压死众人于“后发先至”的优越感里。要不怎么说汽车行业得和科技圈联姻,反正都是打时间差,博个“技术捷径”当卖点。
接下来的故事其实都一样,大厂互卷,比谁的软件咕咚咕咚刷存在感,比谁的平台左拥右抱兄弟妹子,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人傻钱多速来。A4 e-tron被吹成“成长的伙伴”,其实是把车养成电子宠物,天天远程升级,至于开车还是软件交互,也许过两年真分不清。年轻用户要个性,智能座舱哄着,语音助手时刻都能调侃你。干脆以后连方向盘都省了,车里只剩下氛围灯和薯片桶。
讲真,大众集团的这套生态那是真不寒碜,不光奥迪旗下,连高尔夫、明锐都捞份便饭,平台一开谁都能来插一脚,想象空间比共享单车还要大。这逻辑基本就是:电池要大,续航要狠,软件必须跟得上,不然业界听了都要嘲笑三声。大家都说协同,其实无非是内部批量生产,省外人插队。当下车企最怕“闭门造车”,一不小心就会被人骂是田园诗开在画片里。与外部新势力组CP,也算是给自己找个情感出口,一边睁眼看世界,一边防止家里门户被攻破。
环保呢?大家嘴上说得响,什么电池回收、绿色闭环、碳中和,落地就往全球危机屁股底下贴块膏药。其实最懂低碳的,还是摇不到号的都市青年:没车不开,天天用脚,顺便吐槽电动车都是“次贷危机的新壳”。但制造业也得讲姿势,轴上的每粒螺丝都得写进宣传片,材料是否再生看采购部良心,流程优化最终靠A4 e-tron的新口号,“从材料到回收,我们都替你绿色好了,”——管你买不买,反正地球交给我们了,科技感十足。
讲到最后,买不起的提前感受新科技被怼脸输出,买得起的在社交媒体上体验99+升级版新生活。按理说,这一切合该皆大欢喜——你有800V快充,他有700公里幻想,我有键盘畅聊权利。但世道无非一场大型集体疗愈仪式,道理说尽就是四个字:看谁先疯。毕竟,不论你如何英勇,终究还是要靠脚底的续航和钱包撑起远方,而远方永远在下一个充电桩。
也罢,2028年的奥迪A4 e-tron究竟能走多远,咱先不着急下注,毕竟大概率是“他制造,我们围观” 的新常态。至于地球是否因此更绿,未来有没有用电催熟的萝卜,我想这都不重要了。毕竟,用黑色幽默做电车的通行证,这一关,你我都没法下车。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