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跑高速130kmh电量狂掉?原因揭秘,车主必看!

近些年来,我们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经济发达地区,比如珠三角一带。

您可能会发现,很多挂着绿色牌照的纯电动汽车,即便是那些在宣传中性能强悍、百公里加速能跑进三四秒的车型,比如大家熟知的特斯拉,在高速上却常常显得格外“沉稳”。

它们大多会把车速保持在100到120公里每小时这个区间,不急不躁地巡航。

这个现象在车友圈里一聊起来,总能引发热烈的讨论。

纯电跑高速130kmh电量狂掉?原因揭秘,车主必看!-有驾

有些北方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说他们那边高速上的电动车开得飞快,很有“激情”。

而南方的车主们则大多会心一笑,承认自己确实开得比较“佛系”。

这种看似地域性的驾驶习惯差异,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所有电动车主都心照不宣的秘密,一个由物理定律决定的现实:一旦电动车的时速超过130公里,电量的消耗速度就会急剧增加,那种掉电的感觉,就像是手机电量从20%直接跳到关机,让人心里发慌。

这并不是车辆本身有什么设计缺陷,而是所有电动车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共同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现象背后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聊个明白。

我们先不谈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先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因为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国际上一家专业的车队管理服务公司Geotab,他们开发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续航计算工具。

根据这个工具的测算,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一辆性能不错的电动车,如果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它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97公里。

这个表现相当不错,足够满足大部分城际通勤的需求。

然而,当驾驶员把速度提升到120公里每小时,续航里程就会下降到345公里,凭空少了52公里。

如果驾驶员继续深踩踏板,将车速维持在130公里每小时,那么续航里程会进一步缩水到321公里。

让我们来仔细算一下这笔账。

从120公里提升到130公里,车速仅仅快了不到10%,但续航里程却减少了24公里,损失了将近7%的电量。

如果和最经济的100公里时速相比,开到130公里时速,续航足足少了76公里,这几乎是总续航的五分之一了。

这76公里,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可能是一周的通勤距离。

另一个更精确的模拟计算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一辆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在跑一段250公里的高速时,如果保持100公里时速,到达目的地时还能剩下31%的电量,心里很踏实;如果保持120公里时速,到达时电量就只剩17%,已经开始让人有点续航焦虑了;而如果全程以130公里时速行驶,那么到达时电量将仅剩下8%,基本上已经处于需要立刻寻找充电桩的紧急状态。

纯电跑高速130kmh电量狂掉?原因揭秘,车主必看!-有驾

至于想用140公里的时速跑完这段路,计算结果显示,车辆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

我们再从时间成本的角度看看。

同样是这250公리의路程,用140公里的时速跑,比起120公里的时速,全程大概只能节省9分钟。

为了这短短的9分钟,却要额外消耗掉22%的电量,并且还要承担车辆在半路“趴窝”的巨大风险。

这笔买卖,无论怎么算,都是极不划算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经验丰富的电动车主,宁愿在高速上当一个稳健的“长跑选手”,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冲刺几下就筋疲力尽的“短跑健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导致了这种电量断崖式的下跌呢?

这背后其实是两个我们无法违抗的物理定律在联合起作用,它们像两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拽住了高速飞驰的电动车。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空气阻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把手伸出快速行驶的车窗外,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你的手,车速越快,这股力量就越强。

对于汽车来说,这股力量就是空气阻力。

物理学告诉我们,空气阻力的大小,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车速从6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速度翻了一倍,空气阻力可不是翻一倍,而是变成了原来的四倍。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完,车辆要维持速度,就需要发动机或电动机持续输出功率来克服这个阻力。

而这个功率,又等于阻力乘以速度。

这么一算下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车辆为了克服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率,竟然与车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纯电跑高速130kmh电量狂掉?原因揭秘,车主必看!-有驾

这个“立方”关系才是最可怕的。

举个例子,车速从100公里提升到130公里,速度只增加了30%,但理论上对抗风阻的能耗就要增加到原来的1.3x1.3x1.3,也就是惊人的2.197倍!

能耗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这就像你在逆风中跑步,速度越快,感觉风不是在吹你,而是在推一堵越来越厚实的墙。

第二个原因,则来自于电动车的心脏——驱动电机本身的工作特性。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动车使用的永磁同步电机,并不是在所有转速下都一样高效的。

它们有一个最佳的工作效率区间,就像一个运动员状态最好的时候。

这个高效区间通常对应着中低速行驶状态,大约在60到90公里每小时。

在这个速度下,电机能以最高的效率把电能转化为驱动车辆前进的动能,浪费最少。

可一旦你上了高速,持续深踩加速踏板,电机的转速就会被逼入一个很高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它的最佳工作点。

这时候,电机内部的各种能量损失,比如因为电流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铁损、铜损,会不成比例地急剧增加。

大量的电能没有用来驱动车轮,而是白白地转化成了热量散发掉了。

之前有国内车主在德国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做过测试,当他驾驶一辆比亚迪元PLUS开到170公里时速时,他形容那个仪表盘上的电量就是“肉眼可见地往下掉”,标称510公里的续航,实际跑下来连200公里都不到。

这就是电机在高负荷下效率急剧衰减的直观体现。

当然,有人会问,难道燃油车高速行驶就不费油吗?

当然也费。

纯电跑高速130kmh电量狂掉?原因揭秘,车主必看!-有驾

燃油发动机同样存在一个最高效的转速区间。

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内部摩擦等损耗都会增加,效率也会下降。

但燃油车有两个巨大的优势:一是能量密度极高,一个50升的油箱所蕴含的能量,远远超过一块100度的电池;二是补充能源极其方便,加满一箱油只需要三五分钟。

所以,即便高速时油耗从百公里8升涨到10升,对于司机来说,这种变化感知不强,也几乎不构成任何焦虑。

面对物理定律设下的这道难题,全球的汽车工程师们当然没有束手就擒,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努力攻克它。

目前主要有两个主流的技术方向。

一个是以保时捷Taycan为代表的“机械派”,它创造性地为后桥电机增加了一个两挡变速箱。

这个原理和我们骑的变速自行车很像,起步或者需要急加速时,用一挡,能提供强大的扭矩;当车速提起来进入高速巡航状态时,就切换到二挡,这时候电机的转速就可以降下来,回到那个最舒服、最省电的高效工作区间。

根据测试,这套系统能让高速行驶的电耗降低12%到15%,效果非常明显。

另一个方向则是以特斯拉Plaid为代表的“技术派”,它的思路更直接:既然高转速下效率会掉,那我就干脆造一个天生就适应高转速的超级电机。

它使用了碳纤维材料包裹转子,这种高科技材料能承受巨大的离心力,让电机转速突破每分钟两万转。

这就好比是把运动员的体能极限和最佳状态区间都大幅度提高了,即使在极高的速度下,电机依然能保持在相对高效的工作状态。

当然,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也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像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企业,正在大力推广全域800V高压平台技术。

这就像是把家里的水管加压,用更高的电压来输送电能,电流就可以变得更小,从而大大减少了在电线、电机和电控系统里因为电流过大而产生的热量损耗。

再加上更先进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应用,从整个三电系统的层面,系统性地提升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因此,当我们下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台电动车以110公里左右的速度平稳行驶时,我们不应该觉得车主是“不敢开”或者“技术不行”。

恰恰相反,这位车主很可能是一位深谙电动车能量管理哲学的聪明人。

他清楚地知道,为了节省那微不足道的几分钟而付出巨大的电量代价,并承担不必要的续航风险,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环保的时代,如何聪明地使用能源,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