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

这两天刚从火焰山回来,头发还没干,嘴里感觉像嚼了个烤串一样。话说这次广汽和华为联合推出的启境新车,直接把车拉去新疆那个能瞬间烤熟鸡蛋的火焰山地表跑了一圈,实在够极端。火焰山地表温度一度飙到70多度,车外金属烫得手都发疼,这对车来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烤箱考验。咱们普通用户开夏天车时最怕的,肯定是车里热得像桑拿,中控屏死机,电池热衰减严重,提速断崖式下滑,甚至自动驾驶罢工,这几样加起来就是夏日用车的噩梦。

我刚才跟维修站的老张聊着,他说:你别看厂家那些测试复杂,真正高温下碰上这种情况的,不多见,但一旦碰上,老弟,车就废了。(体感说法)这也难怪,毕竟前两年夏季投诉里,高温导致的智能系统故障增长了30%(我翻了翻朋友圈的行业资讯,样本有限),对新车影响挺直接。启境这回的测试其实像是在说,别怕烤,我耐得住!

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之前对比过广汽另一款新能源SUV和启境同级别车型——要说实际体验,两车价位差不多,广汽那车空调虽然开足马力,但车内降温需要5分钟左右才舒服,而启境这次展示的系统能在3分钟内明显降温(估算),对夏天急救很实用。这差别,也反映了两个品牌在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上的调校功力。广汽车其实一直强调制造可靠性,智能方面华为背书的启境,在智能化集成上明显更敢折腾。

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有驾

其实前面说得好像启境快马加鞭,进展飞快,有点夸张了,我得稍微收回来。即使他们1月就开始和华为合署办公,和IPD+IPMS的协同系统打通了研发链条,动作快是事实,但从爆发到成熟,肯定还需要反复验证。这一套供应链+研发模式用装修打比方就挺形象:设计师和装潢阿姨一起商量,材料不迟疑,不拖延,但具体施工过程中‘这堵墙能不能拆’,还得现场商量。不能光讲计划,得看真正能用多长时间实现。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要不要说说供应链这边芯片的短缺还有没?(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消费者来说,关键是启境能不能品质稳定,智能又好用。这点,刘嘉铭这位被称作汽车圈老狐狸的CEO帮了不少忙。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人家25年都和丰田体系打交道,懂设计、懂市场,还能算上圈子老司机。有他这里盯着,启境不至于哪天突然扯皮跳票。曾有同行私下私语,这人一出手,车企里没人敢耍花样。听着挺辣么回事儿,不过也得看执行团队。毕竟华为技术虽强,汽车造车还是门深水池,合作里俗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种跨界合作有没有隐藏的痛点?你觉得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条没大提的细节——启境车辆的空调滤芯用了新型复合材料,号称能抵抗极端高温和沙尘。实际效果怎么样,还有待后续见真章。毕竟新疆风沙大,滤芯如果挂了,车里空气质量变差,这块细节很容易被忽视。

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有驾

做汽车的朋友还和我吐槽一句,什么叫少走弯路?他们把传统开发中那种前头做了决定,后头又改设计,大家重新折腾的模式简单比喻成二八定律,其实就是说车企搞研发要高效拼图,每块拼图卡好,整个车才不会掉链子。华为和广汽这次一拍即合,核心就在这儿:从产品定义开始就统一,避免了太多内耗。倘若你自己装修,也会发现,设计师和工人一块儿坐下沟通,房子造出来才不容易半途停工。

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有驾

讲到测试,我不禁问自己——普通用户关心的保值率问题,启境这车未来能撑多久?粗略估算,国内高端新能源SUV的平均三年保值率大概在50%-60%之间(样本有限),启境初期假如表现稳定,可能会走稳中偏上路线。新能源市场变数大,这只是恰好落脚点。你觉得,消费者会买账还是持观望态度?

这次火焰山的极端测试充满诚意。对品牌而言,是一次压力测试,对买家而言,是个实实在在的信誉背书。至于华为和广汽的深度合作,在业内确实有点开新路味儿。但比起表面光鲜,我更好奇的,是后续能不能保持这股劲头。多说一句——路上跑的不是测试流程,而是真真切切的用户体验,启境这一步,还得多些活下去的智慧。

最后聊个随想,车内那个刚新鲜下来的滤芯味道,会不会比啥香水还讲究?这气味能不能撑久点,毕竟坐在车里的体验,有时候就靠这点无形的小细节撑场子。你觉得呢?

华为和广汽的新车,刚去火焰山“炼”了一圈,展现出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技术实力,行业合作模式加速新品面市,期待未来更多突破-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