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保时捷的价格不再高贵,那还是保时捷吗?
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报道称北上广深多地保时捷降价,最高优惠可以达到35%,选配完原本115万的车,如今75万元就能提车。
终端降价覆盖了卡宴、帕拉梅拉在内的多款产品。彼时就有车主对终端优惠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当时130万+落地的卡宴,瞬间变得“不值钱”了。
但从保时捷后来的做法来看,品牌并不打算照顾这些老车主的感受。据悉,新款帕拉梅拉的官方价格调整为129.8—199.8万元,诸多原本只能加价选配的配置,新车直接改为了标配。
“直接打骨折背刺”,车主是这样评价的。
和诸多降价频率与改款频率一样高的主流新能源车型不同的是,保时捷从终端过渡到品牌方的降价引起的“众怒”,对品牌的影响要更大。
超豪华产品的稀缺性,本就来自于产品的稀缺性本身。一旦超豪华产品的门槛大幅下降,产品不再具备稀缺性,那么产品本身乃至整个品牌,也就不再具有吸引力。
眼看车主们的不满越来越多,保时捷会停止挥舞下手中名为降价的砍刀吗?
恐怕不会。因为,比起老车主的愤怒来说,保时捷更恐惧无法再获得新用户。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只能磨推鬼
报道显示,保时捷将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并计划在未来今年内裁员1900人,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公布。
裁员往往只是一个品牌经营不利的表现,当裁员发生时,往往代表一个品牌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市场竞争并不会厚此薄彼,更不会因为保时捷超豪华品牌的身份,就对其网开一面。
根据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公司公布的信息,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跌6%,销售利润则直接同比暴跌99%。那些通常会发生在新势力身上的“增收不增利”困局,如今在保时捷身上得到了复刻。
销售利润跌幅远高于营收跌幅,意味着保时捷每多卖一台车,就会多亏一笔钱。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品牌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保时捷汽车公司的亏损额高达9.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有80亿欧元。
和众多在中国市场吃瘪、在全球其他市场活得不错的品牌不同的是,保时捷的亏损,是一视同仁的。
来到销量这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全球市场的累计交付量同比下跌6%,有21.3万辆。在过去品牌引以为傲的欧洲市场(不含德国),同比跌幅为4%;德国市场同比跌幅有16%。至于中国市场,跌幅则直接来到了26%。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有能力帮助一个品牌扭转败局,同样也能够成为点着大火的最后一把关键的柴。
从2022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一路下跌,2023年和2024年的年整体跌幅分别有15%和28%。有数据显示,2024年保时捷的销售利润就同比下跌23%。
在中国市场失守的保时捷,或许曾经想要“拆东墙补西墙”,靠其他市场的销量和收入来给自己争取在中国市场转型的时间。
可结果是,保时捷高估了其他市场的能量,也低估了中国市场的能量。
今年10月24日,一辆来自陕西西安的保时捷Taycan起火,事故原因尚未被相关部门公布。去年,保时捷就在中国宣布召回超过1.7万辆保时捷Taycan,原因是部分车辆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起火风险。
超豪华品牌的新能源产品未必会更安全,超豪华品牌的市场应对以及抗压能力也未必就跟高超。卖不好车,赚不到钱,保时捷也逃不过。
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占
有果必有因。
早在2024年的财报会上,保时捷CEO奥博穆就表示:“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
中国市场中,保时捷销量下滑是事实,但真正的原因并非“需求大幅下降”,而应加上限定条件,调整为“对保时捷需求大幅下降”。
从整体来看,超豪华品牌的表现的确普遍不佳,例如在2024年,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也同比下跌22%,劳斯莱斯、宾利等和保时捷同堂竞技的超豪华品牌们,都呈现下跌趋势。
但与此同时,今年9月份,尊界S800以1918辆的月销量,将月销802辆的保时捷帕拉梅拉远远地甩在身后。中国市场中,超豪华产品的目标客群依旧有购买欲,只不过,原本属于保时捷的购买欲,转移到了别的品牌身上。
销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保时捷不能只看结果,而是应该关起门来的时候,仔仔细细深究背后的原因。
如果是2023年,保时捷尚且有时间和机会反思、改正。然而时至今日,保时捷已经没有时间了。巨大的利润下跌幅度,让保时捷必须立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止损。
保时捷和众多品牌一样,决定推迟自己的新能源计划。
信息显示,保时捷已经明确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投放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提高对燃油和混动车型的,以及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看起来,这项措施既能用燃油车稳住大后方,又能在新能源领域及时止损,避免产生更多的沉没成本。事实上,已经有信息显示,保时捷的相关重组措施反而会给品牌带来约合人民币超220亿元的额外支出。
保时捷已经来到了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处境。
不转型,就会措施新能源市场的机遇;转型,过于滞缓的速度也不会让保时捷在新能源超豪华市场吃香。稳住燃油车市场,似乎成了保时捷如今,唯一能做的自救措施了。
更加让保时捷坐立难安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美国的关税政策给保时捷增加了3亿欧元的额外成本,保时捷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美国的关税政策将会给品牌带来约7亿欧元的损失。
销量下跌、利润也下跌的保时捷,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一场逆风局中,却没有逆风翻盘的能力与魄力。
写在最后
对超豪华品牌祛魅后,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外在的标签被剥离后,超豪华品牌和众多主流品牌一样,都需要生存,都需要面对困境。
起火、降价、裁员,连带在当地时间10月17日宣布任命迈克尔·莱特斯为新任CEO这一主流品牌身上常见的换帅举措,去掉滤镜后,保时捷本质上也是一个身处市场竞争之中的普通品牌。
赚钱才是王道,赚不到钱就会成为笑料。生存竞争中,保时捷并不高贵,也没有特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