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用充电桩,纯电车就稳赢?增程才是通勤省心选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胡,他家新换了辆增程式的SUV。说起来,这事还得从去年冬天说起,那会儿我们几个邻居还在群里讨论买新能源到底该选啥。有装自家充电桩的,嘴上都嚷着直接上纯电省心,但真到要掏钱那一步,又纠结得不行。
我记得很清楚,有人问:“你们有没有觉得,每次一说新能源车,就有人跳出来喊续航焦虑?”其实吧,这“焦虑”分好几种——有怕跑远了回不来家的,也有担心路上找不到快充,还有的干脆是对冬天掉电没底气。尤其北方这边,零下十几度一来,不少人吐槽自家的纯电小轿车续航腰斩。老王去年春节回趟老家,一路开着空调,到半道就开始盘算哪儿能补点儿电。
再往前推个两三年,大伙子都信一个理:只要能安自己桩,无论纯电、插混还是增程都行。但实际开下来,才发现纸面上的“自由”跟现实差挺远。我身边真坚持只靠外头公用快充的人,还没见过谁彻底服气。尤其住高层、物业又管得严的小区,你想拉根线下来,都费劲。
话题扯回来,我问过几个刚换新能源的朋友。他们普遍图的是日常通勤便宜、省事,可偶尔也想周末带娃出去转转。这时候,如果只有纯电,长途就容易犯难。有个同事前年买了台插混,说实话他一直念叨发动机介入太频繁,“明明还有不少剩余里程呢,只要高速上一提速或者超个车,那油机立马哼哧哼哧地启动。”后来他查资料才知道,有些插混车型主打低成本,用的小功率驱动单元,所以经常不得不用发动机帮衬一下。不像增程那种,只要你SOC(就是动力蓄能)够高,即使跑120码也基本不会听到发动机声音——我亲测过一次,同款车型市区堵了一小时,全靠大号动力包撑着走,一滴油没动。
另外还有冷门配置,比如某些品牌给增程版配了智能热泵空调,据维修师傅讲,比普通PTC加热器更省点,不光提升冬季舒适性,还多少延缓掉表速度。不过这个功能好多销售压根不会主动介绍,上次去4S店试驾时还是技师顺嘴提醒一句:“你别看它不起眼,要不是这玩意,今年1月咱这零下二十多度,你敢关空调?”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装私桩。我表弟租房住,每周末回趟郊区老宅。他倒反而觉得自己适合买大容量纯电脚踏实地,“反正一礼拜最多冲一次,下班回来随手插枪,看剧的时候顺带瞅瞅APP显示进度。”他说现在公共快充站密集不少,但夜里排队抢枪现象还是常见。“特别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那个场面跟菜市场似的。”
至于养护嘛,我隔壁楼的大姐专挑冷门,她偏爱研究各种细节。据她反馈,现在很多新出的增程和插混,其实后期保养比传统燃油简单不少,比如变速箱没有那么复杂件儿;不过别忘了每年检查发电系统皮带和冷却液——她去年因为忽略这个,在高速上被拖了一把,说起来还挺尴尬。她曾遇到雨刮喷水壶加注口设计太隐蔽的问题,也是典型的小毛病,但官方售后连配件型号都搞错,让她直呼“国产品牌学学德系精细化”。
其实啊,现在各路厂家拼命卷技术参数,有时反倒让消费者越看越糊涂。一位做汽车媒体的小哥透露,好多所谓NEDC综合工况续航,其实离真实体验差距蛮大。“平原地区勉强达标,要是真赶上下坡+逆风+满载组合拳,那掉表速度堪比泄洪。”
最后闲聊一句,我们社区微信群最近流传段子:有人笑称等以后孩子考驾照,再让他们琢磨怎么分辨三类动力形式估计够呛。这世道变得忒快,也许再过几年又冒出什么新花样也未可知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