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脚踏进展厅,还是一只手滑进直播间?无论是灯光下的皮质座椅,还是手机屏幕上的三问推送,荣威M7 DMH首周订单破万这事,还是让不少人打起了算盘。前台口号挂着“劳斯莱斯设计师参与”,价签最低标着8.58万起,油价高涨、家庭刚需,就差一个“闭眼入”的理由。但如果让人闭眼买车,恐怕只能塞进案卷当“特殊人群”统计了。眼下的问题,不只是谁下了订单,还包括——够不够靠谱,是不是噱头,实用性和性价比能不能撑起这波热度?
站在门口观望,这场“新车上市潮”像极了案发前的静谧,表面都好——胶条新,轮胎黑,气味有钱。但那一串数据背后,总让人习惯性地想追追现场,摸一摸“证据到底扎实没”。毕竟,有人说“不买会后悔,买了更后悔”,这可不是玄学,是一堆车主用脚和钱包走出来的实证逻辑。
先看参数争议。这车主打“2050km综合续航”,听着像能从乌鲁木齐直奔广州。可一拿出懂车帝的实测,事情就来了:纯电续航测出166.5km,和自家宣称160km还算合(这年头宣称和实际不过80分是基本礼貌)。不过,一旁的比亚迪秦L实测综合续航直接2100公里,比荣威M7还远,动力也更猛。荣威的137kW电机功率比主流对手低了17%,高速奔袭不谈鹰击长空,至少推背感是有限的。
上一代荣威D7“续航虚标”的事还没从社交平台下去。投诉板块里,车主的留言如出一辙——实际续航只有7折。新款M7用上了据称热效率43%的DMH 6.0系统,却还没公布“亏电油耗”——而对家比亚迪的秦L DM-i油耗已经晒到3.8L/100km。瞧热闹的不嫌事大,至少我这看片子会抱一丝怀疑:嗯,“隐藏参数”总不太像是啥好兆头。
说到品控与售后,荣威这边“故事”不少。比如荣威D7门板掉漆、车机卡顿,还有排水槽没打胶进水的新闻,久看久听,倒不像冷菜热饭,更像厂家的标准流程。新M7满口“五大件终身质保”,但你要在三四线城市保养,跑个五十公里去换机油倒是能消磨一下午。售后网点密度只有比亚迪的三分之一,修车变成了一种“路演”。国内消费者最爱实用,偏偏这高阶智能驾驶还要加价5000元才能选到,高速NOA,钱到位了才能有,不然还是常规L2基础款。
再说价格与品牌。预售价9.78万起,瞧着吸引,只有心思“裸车提车”的人才会被击中。竞品比亚迪秦L的起售价低到7.98万,吉利银河L6甚至8.18万带19度大电池。M7的配置有些“精打细算”——比如后排杯架没了,无线充只认一部手机,怎么看都像给财务部的KPI加分。品牌销量下滑是另一条线。2025年8月荣威i5在A级车领域销量只剩7718辆,还不到轩逸的三成,多进了网约车地盘,让不少私人用户投来疑惑的目光,“开荣威的=专车司机?” 市占率从2020年的3.2%跌到2024年的1.8%,曲线很陡,厂家心里肯定更陡。
话说回来,如果我要拿自己给家人选车举例,原则就三条:品牌能不能长期撑得住(毕竟断供是汽车圈毕业考试);品控投诉有没变成常态(毕竟“反馈升级”才是真痛苦);售后在你半径内有没有能趴的一点网点——不是每位县城车主都愿意把保养当周末自驾。
天底下的新车很少有“真天使”,但大概率也不是“恶魔全家桶”。你要追求稳妥,可以对照下比亚迪秦L DM-i(每月卖2.5万多台,技术成熟度高),或者吉利银河L6(续航和配置都挑不出大短板)。荣威M7拿出“高设计感”刷脸,也想借首发破万找存在感。可回头看数据,现阶段品控、售后与技术短板这仨兄弟才是真正决定体验的幕后黑手。站在职业警觉角度,总觉得盖一层“劳斯莱斯滤镜”很容易,但彻夜派出所门口等回配件,那是另一种人生体验了。
所以,买不买荣威M7其实不只是消费行为,更像一次“小型实证试验”——你要赌它品牌反弹?还是赌技术升级?亦或只是单纯喜欢那张据说“高贵”的脸?答案都可以是,也都可以不是。倘若多年后荣威能像炒股翻红一样杀回主流,你无非多了个故事可讲。可要是那三大核心短板依旧未解,届时的“粉转路”与二手残值,又有几人能全身而退?
盘问到这,不妨想一想,你买一台车,愿意用多少已知短板去博一个未明的未来?又或者说,你更信那些写在参数表上的数字,还是更信街头巷尾翻腾的吐槽和笑话?选车终究是你我的生活,不是品牌商的发布会。会思考的买家,向来只信自己下现场的那双眼。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