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

近几年来,增程式汽车在国内市场可以说是一阵旋风,凭借着“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的响亮口号,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

很多人在买车时,都觉得这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在城市里用电,省钱又环保;跑长途用油,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

然而,随着第一批车主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一股“后悔”的声音也开始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蔓延开来。

当初被奉为“最优解”的增程式汽车,为什么会让一些车主感到失望?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这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体验和问题呢?

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聊透彻。

首先,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纯电续航。

厂家在宣传册上标注的纯电续航里程,比如两百公里,听起来足够覆盖大部分人一两天的日常通勤了。

但实际用起来,很多车主发现这个数字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折扣。

汽车和人一样,也是要“消耗体力”的。

夏天开着冷气,冬天吹着暖风,车上再坐满家人朋友,这些都会增加电能的消耗。

一位车主就反映,他买的车标称纯电续航超过两百公里,本以为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够了,结果每天上下班六十多公里,基本上三天就得找地方充电,比吃饭还准时。

这背后其实是增程式汽车的一个基本设计特点:为了控制成本和车身重量,它搭载的电池包容量通常不算大,普遍在40度电左右。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相比之下,现在主流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动辄七八十度电,续航自然更扎实。

电池小,就意味着充电的频率会更高。

对于家里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用户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每天回家车一停,充电枪一插,第二天又是满电出发,用车成本极低,体验非常好。

但这毕竟不是所有人的情况。

对于大量居住在老旧小区或者没有固定车位的车主来说,他们只能依赖公共充电桩。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午休时间、下班高峰期,去公共充电站往往要排队,好不容易排到了,充电速度又是一个考验。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让一些车主头疼的问题:充电体验。

增程式汽车在设计上,快充功率普遍不算高,很多车型的快充功率大概在40到60千瓦。

这个速度和现在动辄能达到200千瓦以上超快充的纯电动车比起来,确实慢了不少。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形象点说,别人去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子电量就从30%充到了80%,潇洒出发了。

而增程式车主可能需要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等上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平时还好,一旦遇上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爆满的情况,这种等待就更加煎熬。

这种“充电两小时,赶路五分钟”的感受,让很多依赖公共充电设施的车主感到身心俱疲。

如果说充电的麻烦主要影响的是便利性,那么亏电状态下的驾驶感受和油耗,则直接关系到驾驶体验和用车成本。

很多增程式车主都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车:“满电是条龙,亏电变条虫。”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很形象。

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车辆完全由电机驱动,开起来非常安静、平顺,加速也很快,驾驶感受和一台高品质的纯电动车没什么两样。

可一旦电池电量过低,车辆进入亏电状态,那台作为“发电机”的发动机就必须启动工作了。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这台发动机的主要任务是发电,为了保证发电效率,它通常会在一个比较高的转速下持续运转。

这种运转带来的噪音和震动,对于已经习惯了电动车安静环境的驾驶者来说,会感觉特别明显,仿佛车里装了一台“拖拉机”。

更关键的是油耗问题。

很多人买增程式汽车,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为了省油。

但在亏电状态下,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这台小排量发动机不仅要费力地发电来驱动车辆,有时候甚至还要分出一部分能量给电池补电,负担非常重。

这就导致了油耗急剧攀升。

根据不少媒体和车主的实测,像问界M7这样的大型SUV,在高速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能达到8.9升,而有些车型甚至能超过11升。

这个油耗水平,和同级别的燃油车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更高。

当初奔着“省油”去,结果加油的时候发现比油车还费,这种心理落差确实会让车主感到不值。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在买车时可能不太会立刻想到,但对车辆长期价值影响巨大的问题——电池衰减和保值率。

有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增程式汽车不怎么依赖电池,所以电池寿命会更长。

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有专业机构进行过测试,发现增程式汽车的电池由于长期处于频繁的“浅充浅放”循环中,也就是电量总在一个不大的区间内反复增减,其循环次数远高于正常使用的纯电动车,长期来看电池健康度的衰减速度反而可能更快。

一份来自中汽研的实测数据显示,某款热销的增程式汽车在行驶了10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衰减到了75.6%,而同等条件下的特斯拉车型则依然能保持在89.3%。

电池的衰减直接影响纯电续航里程,也关系到未来的维修成本。

这一点,在二手车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手车商在收购新能源车时,对电池健康度非常看重。

他们普遍反映,增程式汽车的保值率通常不如技术路线更清晰的纯电动车或插电混动车。

增程式汽车后悔多,大缺点曝光,你还敢买吗?-有驾

一位卖掉自己开了两年增程车的车主算了一笔账,发现省下的那点油钱,在卖车时因为贬值亏的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当然,说了这么多问题,也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增程式汽车。

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这样一个充电设施建设还在不断完善、地域广阔、用户需求多样的市场里,增程式技术在过去几年里,确实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者”和“普及者”的角色。

它巧妙地解决了当时消费者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让许多对纯电动车心存疑虑的家庭,勇敢地迈出了拥抱新能源的第一步。

可以说,没有增程式汽车的出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可能不会这么快。

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问题,而是一个“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

关键在于,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需求。

如果你家里有固定的充电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里通勤,只是偶尔才跑一次长途,并且计划在三五年内换车,那么增程式汽车对你来说,可能依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你能够享受到绝大部分纯电驾驶的乐趣和低成本,同时又没有长途出行的后顾之忧。

但反过来,如果你没有私人充电桩,日常充电主要依赖公共设施,或者你是一个常年需要跨省跑高速的“空中飞人”,又或者你希望一辆车能踏踏实实地开上十年八年,那么在选择增程式汽车时,就需要把我们前面提到的充电便利性、亏电油耗、长期可靠性和保值率等因素,更加慎重地考虑进去。

技术总是在不断迭代和进步的,增程式作为一种过渡方案,它的历史使命和市场定位也在发生变化。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弄明白自己的需求,才能买到那台最适合自己的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