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

杀疯了,真的杀疯了。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比亚迪秦PLUS,第二代,限时6.98万。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比亚迪牛逼,而是王传福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竞争了,这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袭击。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友商的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顺手把餐厅的电闸也给拉了。

讲真,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蓝海红海了,这是道诡异仙的修仙世界,大家都在练一种很新的功法,核心就是看谁先把自己逼疯,然后把所有人都逼疯。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这次比亚迪扔出来的这颗“压缩毛巾”——第二代秦PLUS。

综合续航2028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理论上,你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开到广州还能剩点油去趟深圳。这个数字本身重不重要?不重要。就像你买了个8848钛金手机,你真指望它能挡子弹吗?你买的是一个“我能从北京开到广州”的吹牛逼权。这是一个社交硬通货,是一个精神上的任意门。你在酒桌上,在家庭聚会里,云淡风轻地来一句:“嗨,我那车,一箱油能跑两千公里”,你瞬间就和那些还在讨论百公里几个油的凡人拉开了维度差距。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这就是品牌玄学的一部分,只不过比亚迪把玄学做成了理工科。

然后是价格,6.98万。

这个价格,直接把日产轩逸这块传家宝按在地上摩擦。轩逸是什么?是过去十年家轿市场的神,是“省心”、“耐用”、“移动大沙发”的代名词。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它就像一个永远考80分的学生,你夸不出花来,但也骂不出口。买轩逸的人,买的不是车,是一种确定性,一种“我不想再为车操心”的退休心态。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说真的,我楼下那台十年的老骐达,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但它就是能开。这种事儿你没法讲道理。

但是,比亚迪不跟你讲道理,它直接掀桌子。

当轩逸还在跟你聊它的1.6L自吸发动机多么成熟可靠,综合油耗6.5L多么经济的时候。比亚迪的DM5.0技术,亏电油耗2.69L,直接把油耗干到了摩托车的级别。电机加持下,百公里加速7秒级。

这意味着什么?

我作为一个开过各种破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当绿灯亮起,你一脚电门下去,能瞬间把旁边那台慢悠悠起步的轩逸甩在身后,然后从后视镜里欣赏他那副“我是谁,我在哪”的迷茫表情。

这种情绪价值,妈的,比你一年省下来的那点油钱重要多了!

更别提那个1.6L的轩逸,开起来的感觉就像是给一只猫强行灌了三碗鸡汤,它有力,但不多,全靠吼。而秦PLUS,就像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安静、迅猛,出手就是十万伏特,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内饰和智能化,这仗还用打吗?

轩逸的内饰,突出一个“我尽力了,但时代没给我机会”。那个车机,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你“此路不通”。而秦PLUS那个可以旋转的大屏,DiLink系统,OTA升级,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战争了。一个是算盘,一个是量子计算机,虽然都能算出2+2=4,但过程和体验完全是两码事。秦PLUS的车主可以OTA升级解锁新功能,常用常新;轩逸的车主,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给自己的“移动大沙发”再套个座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魔怔了,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内味儿。

这场竞争的本质,已经不是产品力的竞争了。这是一场认知战,一场信仰的颠覆。

过去,合资品牌用几十年建立了一套“品牌金钟罩铁布衫”,告诉你什么叫品质,什么叫可靠。大家也都信了。但现在比亚迪在干嘛?它在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那些都是虚的。你看,我用一半的油耗,双倍的动力,三倍的配置,只卖你一半的价格。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把你们这些“品牌溢价”打骨折。

所以,轩逸的结局是什么?它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它会继续存在,作为一种信仰的图腾,一种汽车界的“诺基亚情怀机”,牢牢吸引那些追求极致省心、对电子产品有天然恐惧、坚信“机械的才是永恒的”那批消费者。毕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对于更广大的,那些对用车成本极度敏感,又渴望科技体验的年轻家庭来说。

妈的,这还怎么选?

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把所有人都逼上梁山。比亚迪开了第一枪,接下来,所有人都得跟着发疯。价格战会变成绞肉机,配置战会变成军备竞赛。最终,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当绿灯亮起,我才明白6.98万的比亚迪,真正碾压轩逸的是什么-有驾

而我们消费者,就坐在台下,看着这帮车企上演一出精彩绝伦的“癫疯对决”,挺好。

所以,如果你问我轩逸该怎么办。我建议它啥也别干,就坚持自己的“大沙发”人设。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一个睡在移动大沙发上的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