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

别克昂科威Plus这次公布的16.99万售价,真让我有点吃惊。你知道的,现在这个价位想买台好点的合资中型SUV,真不容易。几年前,再平凡不过的1.5T+双离合,起码得15万起跳。而这次,昂科威Plus低配都进了16万出头,硬核配置还真不含糊。

先说硬件。这车搭载的2.0T发动机——呃,去年我还跟个朋友说1.8T才是燃油车的终极。这次2.0T+9AT组合,看着就安心。174千瓦(大约有234马力),350牛米扭矩,基本没有差。别说对手了,就算是品牌阵营里的渠道小霸王们,要么用1.5T,要么用双离合,甚至一些六气门三缸的。别克直接把曾经深藏在更高端车上的硬核配置拿出来,なんて降维打击啊(这段先按下不表)。开起来,动力储备是真的充沛。9AT的平顺性和耐用性,口碑还能算过得去。车身尺寸?那叫一个雄伟,车长超过4.8米,轴距2.83米,这空间宝贝。

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后备箱五百多升,有朋友说:好像没啥惊喜,但够用。后排放倒能到一千七百多,放行李、搬点大件都写着稳。内饰偏传统,实体按键多一些,很多喜欢复古操作的人都说这是优点。高配的艾维亚版本,还配了点亮的菱形座椅和128色氛围灯。真是良心设计——够用、够大、够实在。

不过——这台车的矛盾就在这里。2025年了,主流声音都在喊电动、智能、自动驾驶。你看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要么就拼续航爆表,要么拼激光雷达、Tiktok辅助驾驶——各种高科技在升华体验。反观别克,还是在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设计。关于燃油车的机械功底,我本人一度觉得:这个真的还重要么?毕竟,很多人开车,仅仅是稳当、耐用+空间大的气派。电子科技都显得浮夸,反倒忘记了,油车没有续航焦虑,加油到站就能走,什么智能续航搞得头大。

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有驾

这让人想起一个问题,你会买这台昂科威Plus吗?预算差不多十七八万,是偏向硬核机械素质,又够用,又不用担心续航?还是更倾向于一台科技感十足、未来感爆棚,但品牌底蕴可能没那么深的国产新能源?我这猜测不一定准,但肯定有人在犹豫。

比方说,有次我朋友说:你开燃油车不怕电子bug,你想啊,电子系统出问题比机械零件复杂多了。这话听着挺对,但问题是,电子的技术感逐年提升,他就会觉得,未来驾驶体验,不一定非得是机械党说的那么好。不过也有朋友反驳:我就喜欢大块头、耐操、用得住。新能源像是个‘新鲜血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最省心的策略。

我又琢磨到:这台昂科威Plus的定价——16.99万,实际上折射出合资品牌在市场中的掣肘。它们用自己擅长且还能控制成本的硬件说话。这也是一种无奈。你说,能跟得上零百加速、激光雷达、或AI智驾的新势力吗?难。有个朋友调侃:他们还在讲‘耐用性’,新势力都在讲‘智控’,怎么战?我觉得,这其实是一场底蕴与变革的博弈。

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有驾

再说回现代人的生活。有一次我潜意识地还在想:如果我手上真有十七八万,买个合资SUV,还是一辆‘机械硬货’,可能更踏实。但换个角度看,未来五年,哪种车更值?这是个挺奇怪的问题,因为值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会说:我就是要安全、耐用、空间大。有人觉得:我就是要科技、智能、酷炫。

至于用料、做工,别克还是在这块激烈折腾。那次我和维修工聊天,他说:这车的底盘,平时不用太担心。刹车、悬挂,很多细节都耐操。但也有人怀疑,未来电子系统会不会卡壳?这个问题,说简单点,就是软件与硬件的结合问题。

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有驾

很多人喜欢的传统燃油车,能在百公里油耗控制在8升左右。其实心算一下,油钱加维护费,平均每公里成本大概0.3-0.4元。刹车片、轮胎的耐用度,也受用了这些硬核的机械技术。反倒新能源车虽然省油,但电池、充电、维护都算在潜在成本里。有人会反问:那是不是未来都走电动车?我还没想过,但宝贵的‘传统汽车之魂’似乎在逐渐被这些新元素蚕食。

留个问题:你觉得,真要打持久战的合资SUV,还能靠基础硬件打赢科技X娱乐的未来吗?这场市场的底牌会一直有用吗?这未必是个能用一句话说清的问题,但这,也是我每天观察折射出来的小困惑。

别克昂科威Plus16.99万售价凸显合资SUV的坚守与困境,面对智能化浪潮传统车企是否依然有“底牌”可以影响未来-有驾

你会怎么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