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CVT这玩意儿,就像聊榴莲,爱的人爱死,嫌的人能绕着走三条街。
你只要在饭局上提一嘴,保证立马有人跳出来,一脸“我懂”的表情,给你科普:“那玩意儿不行,打滑、没劲、开着肉……” 嘿,这些标签贴得,比电线杆上的老中医广告还牢固。
今儿个,咱就当一回“谣言粉碎机”,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一件件拎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晒。
先说那个最经典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原罪”——打滑。
我跟你说,只要你开的不是十年前从报废厂里淘换出来的宝贝,正常开,现代CVT压根就跟“打滑”这两个字绝缘。
你感觉到的那种“光吼不走”,发动机转速上去了,车速没跟上,那不是钢带在耍杂技,那是CVT的电脑在拼命思考人生:“主人这一脚油门是想干啥?哦,要超车!来,我赶紧把速比调到最优!”
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歌手在飙高音前深吸一口气,你不能说人家断气了吧?
它的核心是那根由几百个推片叠起来的钢带,被两个锥轮用几吨的力道死死夹住,靠的是静摩擦力,跟壁虎爬墙一个道理。
真要是打滑了,那不叫特性,那叫故障,下一站就是修理厂,钢带和锥轮都得给你磨出火星子来,厂家敢这么玩?
早赔得底裤都不剩了。
有意思的是,这顶“低端、廉价”的帽子,CVT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提CVT,很多人脑子里就是几万块的买菜车。
可你知道吗?
这玩意儿祖上阔过。
早在它被装进千家万户的日系车之前,它曾经是F1赛车上的秘密武器,因为无级变速的特性,能让发动机时刻保持在巅峰状态,猛得一塌糊涂,最后被官方给禁了,理由是“对其他车队不公平”。
你听听,这是什么待遇?
后来,连一向标榜技术的奥迪,也在A4、A6上用了好些年的CVT。
所以说,技术这东西,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合不合适。
厂家选它,图的是平顺、省油,顺便再控制下成本,是个精明的商业选择,跟你觉得它“low”不“low”,半毛钱关系没有。
当然,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杠:“你把它吹上天,我开着就是肉,提速就是慢!”
这我就得说句公道话了。
你觉得“肉”,可能是因为你习惯了双离合“Duang”一下把你踹出去的感觉,或者是AT变速箱那种拳拳到肉的换挡冲击。
CVT的加速,像一块黄油在热锅上化开,丝滑得让你怀疑人生,它没有那个“顿挫”给你提供感官刺激。
但要论真本事,它可不虚。
十几年前,2012款的斯巴鲁森林人,用的就是CVT,零百加速干到了6.8秒。
那是什么概念?
当年的大众神车途观,还在8秒开外晃悠呢。
现在的日产天籁,2.0T发动机配的CVT,最大能承受380牛米的扭矩,崩个红绿灯,市区里超个车,绰绰有余。
你觉得肉,很多时候是厂家故意调校成那样的,为了让你开着舒服,让你老婆孩子在后座不会晕车,顺便帮你省点油钱。
说到省油,这又是另一个美丽的误会。
很多人把CVT当成了节油神器,以为买了CVT,加油站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理论上,CVT能让发动机一直赖在最舒服、最省力的转速区间干活,确实有省油的底子。
但你别忘了,车最终还是你开的。
你要是天天大脚油门,把转速踩得跟心电图一样,那神仙也救不了你的油耗。
CVT能做的,是给你提供一个省油的可能性,但能不能把这潜力兑现,还得看你的右脚答不答应。
还有些老司机,特别喜欢传授一些“独门秘籍”,比如“CVT冬天必须原地热车五分钟”,或者“变速箱油终身免维护”。
听我的,这些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
冬天冷保护,确实有,车子刚启动会限制转速,这是为了保护变速箱。
但你原地轰油门,除了多烧点汽油、多制造点积碳,对变速箱没半点好处。
正确的做法是,点火等个半分钟,然后慢悠悠开出去,让车子在运动中自己热起来。
至于变速箱油,那更是胡扯。
只要是机械,就有磨损,油液就会变脏、老化。
长期不换,里面的阀体堵了,钢带磨损了,到时候就不是换油的钱了,而是整个变速箱抬下来大修的钱。
几万公里花个千八百块保养,还是等到坏了花个万八千大修,这笔账,我相信谁都会算。
最后,别再尬黑CVT一坏就得换总成了。
这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CVT保有量多大啊,满大街都是,配件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电磁阀、传感器坏了,单换;就算是核心的钢带、锥轮出了问题,现在很多修理厂也能单独维修,成本也就几千块。
当然,跟手动挡比,是贵,但也没到传说中“修不起”的地步。
说白了,CVT就是个性格鲜明的家伙。
它不爱跟你玩暴力美学,不喜欢你天天弹射起步,但它能给你日常驾驶中难得的平顺和安逸。
你懂它的脾气,按时保养它,它就能陪你安安稳稳地走很远。
车无完车,别再拿着放大镜和老偏见去看它了,适合你的,不就是最好的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