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24万低配埃尔法现身,国产高端车“价格虚名”还能撑多久?

这两天大家都在谈丰田新发布的低配版埃尔法,还不止是因为售价低,大概24万左右就能从国外买到,而国内版本的埃尔法,咱都知道,最便宜的也得掏一百万能提车,就这还得看有没有现车。这么大的价差,别的不说,光是个数字看着都很魔幻,这背后到底啥原因?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事儿,个中门道还挺有意思。

丰田24万低配埃尔法现身,国产高端车“价格虚名”还能撑多久?-有驾

这低配版埃尔法,外观看着还是那个豪气冲天的大嘴造型,悬浮车顶啥的都还在,车身尺寸也没变,三米多的轴距,想象一下坐上八个人,还是那种“有钱人家的车”开出去贼气派那种格局,不过你一挨近看细节,这车就不太“得劲”了,座椅是布的,不带加热也不通风,原来人家高配版的那些啥啥特别舒适设置,低配车里根本没有,后排娱乐大屏也没了,就是简简单单一辆车。

动力也缩水了,搭载的是2.5升的混动系统,还算省油耐开吧,马力250匹,配的是E-CVT变速箱,就是两驱的。科技感方面嘛,跟那些国产同级别车比,确实没啥优势,腾势D9、理想这些车配备都特别狠,屏幕那叫一个夸张、空间又大、提速爆表,坐车都跟飞一样,再反过来看这辆埃尔法,标榜高级是高级,实际性能还真是甭提了。话也不能说太死,咱仔细埃尔法的存在感,并不是完全靠性能。

丰田24万低配埃尔法现身,国产高端车“价格虚名”还能撑多久?-有驾

你有没有发现,这车其实更像个身份符号?还记得电视剧《繁花》吗?好多大老板都开它,后排坐着优哉游哉,剧里还多次给它特写镜头。还有类似《小巷人家》这种贴近生活的电视剧,上镜率都不低。长期以来,这种文化宣传潜移默化地埋进了大家心里,觉得开埃尔法就代表有身份、有面子,它的象征意义早就超过了它的实际功能,这就是它卖得贵的底气——卖的是情绪,卖的是“我不只是个车”。

不过这次丰田的招可真有点故事,为啥突然推这个价位的低配版?咱们琢磨琢磨,这可能是想试探国际市场的反应吧,还是那句话,这个车标就值钱壳别提了,实打实的成本让那些做国产高端商务车的厂家喘口气,进步是真快,消费者挑车眼光也照样越来越利索,可问题是,人家丰田这波低价策略咋整?假设真给中国市场上堆点海外平行进口的低配版:你品品,一个标价差几十万的两款车,消费者心理怎么想?这是直接威胁目前的市场定价逻辑。

丰田24万低配埃尔法现身,国产高端车“价格虚名”还能撑多久?-有驾

还有个细节可以聊聊,万一哪天咱国内也给它上个特供25万档低配呢?不得说国产像别克GL8艾维亚、长安凌尚这种商务范儿车型立马被搅个天翻地覆嘛,丰田弄这车价格压得这么低,一下子把竞品从蓬松的品牌优势往性能实惠打回来,能不能扛得住那就好看了。不过咱这几年国产车越来越强,市场定价也在趋于透明化,消费者嘛,不说贼精明,但想从他们钱包里揪钱,还真不能靠车标说话了。

其实丰田这手好像不只是市场试探,更多的是一种压力释放,给国内厂商提个醒:再好好想想你们的定价和策略,这钱你们想怎么挣。至于这款低配版埃尔法,国内会不会真有机会卖到便宜?还要看市场变化。要不咱等以后看看?市场给的反馈,总比咱瞎猜靠谱,您说呢?

丰田24万低配埃尔法现身,国产高端车“价格虚名”还能撑多久?-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