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全球第三的汽车巨头,在中国连工厂都卖了!到底输在哪?

唏嘘!全球第三的汽车巨头,在中国连工厂都卖了!到底输在哪?-有驾

  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榜一出炉,现代起亚集团又火了!

  723万辆!稳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大众!

  可转头看中国市场,画风却彻底反转!

  北京现代+起亚全年销量仅23.7万辆!

  市场份额不足1%!

  对比2016年180万辆的巅峰,直接缩水近90%!

  更扎心的是,五座工厂卖了四座!最新的重庆工厂,36.84亿元半价甩卖给深蓝汽车!

  全球卖爆的巨头,为啥在中国混到“卖厂求生”?

  这落差,谁看了不唏嘘?

  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感受这份“崩塌”!

  2016年:北京现代年销114万辆,韩系车市占率7.7%!

  2024年:北京现代仅卖15.7万辆,起亚8万辆,市占率跌破1%!

  经销商:从700多家锐减到200多家,北京只剩3-4家,有人靠维修维生!

  工厂:5座剩1座,重庆工厂投资77.5亿,仅运营4年就停产出售!

  更讽刺的是,2024年比亚迪单月销量44.2万辆,现代起亚全年销量,还不及比亚迪两个月的量!

  曾经满街跑的索纳塔、伊兰特,现在连4S店都难找到!

  这10年,韩系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知道,韩系车也曾是中国市场的“香饽饽”!

  2002年入华,靠“省油耐用+高性价比”快速破局!

  伊兰特成了北京出租车主力,索纳塔是商务车首选,ix35上市即爆款!

  2013年,北京现代首次年销破百万,成国内第三家“百万级”合资品牌!

  2016年巅峰时,4S店销售郑鹏回忆:“一个月卖600台,全国名列前茅!”

  那时的韩系车,比国产车技术好,比日系车配置多,比德系车便宜,卡在“最舒服的中间位”!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就从“香饽饽”变成了“弃子”?

  第一个致命伤:战略误判,把中国当“出口基地”!

  现代起亚在全球高歌猛进,却始终没把中国当核心市场!

  前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点破:“韩国车企不愿跟随中国市场,追求非盈利性增长!”

  啥意思?就是宁愿把中国产的车出口到其他国家,也不愿花心思讨好中国消费者!

  2024年悦达起亚24.8万辆销量中,17万辆是出口;北京现代出口占比也达30%!

  反观丰田、大众,早就成立中国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消费者做本土化设计!

  韩系车呢?决策权牢牢攥在韩国总部,中国团队连改个配置的权力都没有!

  等到中国新能源爆发,韩系车才反应过来,可早就慢了不止一步!

  第二个致命伤:电动化转型,慢了整整三拍!

  中国新能源市场2020年就开始爆发,比亚迪、蔚来、小鹏杀得火热!

  可韩系车在干嘛?

  全球主打的E-GMP纯电平台,IONIQ 5在欧美卖爆,中国消费者等到2025年才见到实车!

  定价还敢定40万!比同配置的国产电动车贵了10多万!

  北京现代直到2025年10月,才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O羿欧,定价11.98万-14.98万!

  可这个价格带,早已被零跑C10、小鹏MONA 03、深蓝S05挤满,人家月销都过1.5万辆了!

  更尴尬的是,北京现代在售的近10款车型,几乎全是燃油车,连混动车型都只有一款进口帕里斯帝,起售价30万,谁会买?

  消费者张平吐槽:“想支持韩系新能源,可要么买不到,要么买不起!”

  第三个致命伤:产品老旧,智能化掉队到离谱!

  中国消费者现在追求“月月有新款”,可韩系车呢?

  北京现代官网在售车型只有10款,索纳塔、伊兰特还是2020年的老款,改款车型要等老款清完库存才上市!

  镇江某4S店销售无奈:“途胜L只有次顶配一款有现车,还是老款,改款得等半年!”

  智能化更是惨不忍睹!

  中国自主品牌入门款就标配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语音控制能开空调、导航!

  可韩系车呢?L2级辅助驾驶只给顶配车型,低配连座椅加热都没有!

  有车主晒图:“2025年买的新伊兰特,中控屏还是电阻屏,按上去没反应,跟十年前的老车一样!”

  当国产车企比拼800V超充、城市NOA时,韩系车还在纠结要不要加个CarPlay!

  第四个致命伤:技术“双标”,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

  在北美,现代索纳塔标配2.0T+8AT,中保研碰撞全优,安全配置拉满!

  可到了中国,同一款索纳塔,被阉割成1.5T+7DCT,碰撞测试连A柱都弯了!

  北美版伊兰特给的是双层隔音玻璃,中国版换成单层,高速上噪音大到听不清音乐!

  更让人寒心的是,韩系车把中国当成“廉价车型出口基地”,最好的技术、最新的车型先给欧美,中国只能等“淘汰款”!

  前北京现代员工透露:“韩国总部明确说,中国市场只需要卖‘性价比车型’,不需要高端配置!”

  这种傲慢,彻底消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第五个致命伤:经销商崩盘,卖一台亏两台!

  曾经北京现代经销商最风光时,一个月能赚几十万!

  可现在呢?

  经销商郑鹏说:“卖一台车亏近两万元,有的店干脆不卖车,靠给老车主维修保养过日子!”

  2024年8月,湖南全体经销商集体“逼宫”,停止提车,因为库存系数高达2.45,压了几百万的货卖不出去!

  从2020年到2023年,北京现代年均退网超100家,剩下的200多家也在苦苦支撑!

  消费者想买车,找不到4S店;找到4S店,没现车;有现车,没销售接待!

  这样的渠道,怎么可能卖得好车?

  更可惜的是,韩系车的高端化尝试,也彻底失败!

  现代旗下高端品牌捷尼赛思2020年入华,本想对标BBA!

  可结果呢?2021至2023年,单车平均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接近主销车型售价的两倍!

  花了大价钱做广告,却没卖出几台车!

  时任捷尼赛思中国区CEO李哲无奈承认:“进入中国三年,竟无一名员工购买自家车辆!”

  2023年11月,韩国总部派审计组来中国,发现营销费用乱花,亏损严重,最后只能裁员收缩!

  现在中国街头,你能看到多少台捷尼赛思?恐怕比劳斯莱斯还少!

  现在的韩系车,终于开始着急了!

  2024年底,北京现代股东双方增资80亿元,用于新能源转型!

  2025年11月,任命李凤刚为北京现代总经理,推进渠道“轻量化转型”,减少传统4S店,开场景化体验店!

  计划2026年后投放5款新能源车型,全覆盖纯电、混动、增程!

  甚至悄悄成立“特别小组”,自研动力电池,想摆脱对LG能源、SK On的依赖!

  可这些动作,是不是太晚了?

  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技术内卷”阶段,800V超充、固态电池、L4级自动驾驶都在推进!

  韩系车现在才开始做L2+级辅助驾驶,才推出10多万的纯电车,能追上吗?

  最后想问问你:

  你身边还有人开韩系车吗?

  如果韩系车推出性价比高的新能源车型,你会考虑吗?

  你觉得韩系车还有机会在中国市场“重生”吗?

  其实,韩系车的衰落,不是中国消费者“不买账”,而是它自己“跟不上”!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不尊重消费者,不重视本土化,不及时转型,再大的巨头也会被淘汰!

  曾经的“性价比之王”,如今成了“落后代表”,实在让人唏嘘!

  希望其他车企能从韩系车的教训里,学到点什么——在中国市场,唯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才能走得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