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买车,尤其是咱们自己的国产车,很多人心里头都犯嘀咕。
一方面,新闻里天天说咱们的汽车出口量世界第一,满世界跑的都是中国车,听着心里特自豪。
可另一方面,时不时又会冒出一些让人闹心的消息,说什么质量有问题,在国外卖不动了,搞得人一头雾水。
这国产车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攒点钱,想买辆踏实、耐用的家用车,到底该信谁的?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最近的风向确实有点怪。
先是说在俄罗斯,咱们国产车的销量一下子掉了不少,几个月就少卖了十几万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紧接着,在东南亚的泰国,又传出消息说咱们的新能源车,新车卖得火,可一到二手车市场,价格就直接“跳水”,好多二手车贩子都不愿意收了。
这两件事一出,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让很多人心里发凉。
大家就想不通了,咱们的车配置那么高,大屏幕、智能语音要啥有啥,看着比那些合资车都高级,怎么一到国外就不好使了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咱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
看得见的是,为了抢市场,咱们很多车企把价格压得特别低,打起了“价格战”。
价格下来了,消费者当然高兴,但成本得从哪儿省呢?
于是,一些看不见的“小动作”就来了。
比如说,把车里一些重要的电线,从导电好又耐用的铜线,换成了成本更低的铝线。
这就像装修房子,你把墙里头的电线水管都换成次品,刚住进去没感觉,时间一长,今天这儿短路,明天那儿漏水,麻烦就全来了。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这种做法短期内看不出问题,可开个三五年,各种电气小毛病就可能找上门,这不就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吗?
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个省心耐用,不是图一个靠偷工减料撑起来的便宜价格。
还有些问题,得把车拆开了才能发现。
一些修车老师傅发的视频,看着真是让人捏把汗。
有的车底盘悬挂的杆子,细得跟筷子似的,总感觉不那么结实。
还有的把车门内饰板拆开,里面的隔音材料用的是那种黑乎乎的再生棉,不仅隔音效果大打折扣,夏天一晒,车里还可能散发出一股怪味儿。
这些细节,恰恰说明一些车企的造车理念还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没有真正把品质当成头等大事。
比这些更让人头疼的,是海外的售后服务。
卖车的时候笑脸相迎,车子一旦出了问题,想找个地方修都难。
有新闻报道,一位国外的车主,车坏了硬是开了七百多公里才找到一个能修的店,这听着都觉得离谱。
这种只管卖车、不管修车的做法,咱们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十几二十年前,咱们的摩托车也是这样浩浩荡荡地冲向东南亚市场,靠着便宜占领了地盘,但最后因为质量不过关、售后跟不上,被人家集体赶了回来。
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么好的机会,要是再因为质量问题被贴上“便宜没好货”的标签,那可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要说核心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咱们国产车这些年进步飞快。
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咱们自己研发的发动机,技术参数已经非常漂亮了,不比合资的差。
但我们的短板在于“调校”,就是怎么让发动机和变速箱这对“夫妻”配合得更默契,开起来更平顺、更省油,这方面确实还需要多下功夫,毕竟人家玩了一百多年,经验更老道。
不过,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可以说是“换道超车”,一下子把短板变成了长板。
就拿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来说,它的思路就特别聪明。
它干脆把结构复杂、容易出故障的传统变速箱给简化甚至取消了,主要靠电机来驱动,这样一来,不仅车开起来更顺滑,还直接把一个最大的故障源给去掉了,车的可靠性自然就上去了。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品牌都把心思用在了正道上。
有些车,看着三大件还行,但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却打了折扣。
比如车身防锈,很多合资车都敢保证十年八年车身不生锈,可有些国产车开了三五年,车门边、底盘上就开始出现锈点了。
还有内饰的用料,新车的时候看着都挺好,可时间一长,塑料件开始发白,仿皮的座椅开始掉皮开裂,这些都是影响长期使用感受的硬伤,光靠配置表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数据是糊弄不过去的。
那么说了这么多问题,到底哪些国产车的质量是比较靠谱,能让咱们老百姓放心买的呢?
其实,通过一些权威机构的调查和市场上的口碑,还是能分出个高下的。
比如说广汽传祺,它算是把合资伙伴的优点学到家了。
它跟丰田、本田合作很深,把人家那套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学了过来,对质量要求特别高。
在J.D.Power这样的权威新车质量排名里,传祺连续好几年都是自主品牌的第一名,每百辆车的故障数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很多,这说明它的品控是实打实的。
还有奇瑞,这个品牌就像个“理工男”,不爱多说话,就喜欢自己埋头搞技术。
它一直坚持自己研发,发动机技术积累很深,甚至敢承诺发动机终身质保,这份底气就不是谁都有的。
市场上像瑞虎系列的一些小车,口碑就很好,故障率低,特别皮实耐用。
红旗车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咱们国家的代表性品牌,它在品质上几乎是苛刻的,不然也撑不起这个门面。
它走的也是高端路线,用料和做工都非常扎实,故障率也远低于同级别的豪华车。
吉利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它自从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整个造车水平提升了一大截,把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和质量管理学到了不少。
现在吉利的星瑞、星越这些车,无论是在行驶质感还是在耐用性上,跟早期的车型相比,完全是脱胎换骨。
最后,咱们老百姓判断一辆车好不好,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满大街跑的出租车用的是什么车。
出租车每天跑十几个小时,路况又复杂,对车的耐用性是最大的考验。
能在出租车市场站住脚的,那绝对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过去是捷达、桑塔纳、伊兰特的天下,现在你看看街上,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和吉利的帝豪越来越多了。
车企敢把自己的车拿去跑出租,本身就是对质量有信心的表现。
说到底,汽车是个大件,是陪一个家庭走过十年八年的伙伴。
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屏幕、自动驾驶功能固然吸引人,但对普通家庭来说,一个结实耐用的车窗升降按钮,一个十年后依然制冷给力的空调,一套跑几十万公里都不用大修的动力系统,或许才是更实在的。
当我们的国产车不再沉迷于配置内卷,而是真正回过头来,把每一个焊点都焊牢固,把每一根电线都用上好材料,把售后服务网点铺得更广更方便,那才是真正让所有人都竖起大拇指的时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