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的朋友坐高铁南下,是不是总免不了绕武汉转一圈?明明荆州到岳阳直线距离不远,却要多花两小时在路上;岳阳作为交通枢纽,东西向高铁一直是块 "短板"。这两个痛点,都指向同一个解决方案 —— 荆岳高铁。可这条被寄予厚望的线路,却因为没纳入国家 "十四五" 铁路规划,暂时没法启动国家层面的前期工作,如今湘鄂两省正卯着劲推进,它能顺利闯进 "十五五" 规划吗?
荆岳高铁的构想其实早有来头,最早能追溯到 "荆岳昌" 高速铁路的概念,核心就是要补上岳阳东西向高铁的缺口,让它的枢纽地位更稳。从国家层面看,它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里的 "规划研究项目",虽然暂时没进 "十四五",但战略价值一点不低 —— 它可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的关键通道,能帮鄂湘赣完善交通网,让区域经济发展更均衡。
为了把这条线路推起来,湖南和湖北都动了真格。湖南省 2025 年在重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里专门给了支持,岳阳市发改委直接牵头负责;湖北荆州也没闲着,已经发布了前期研究的采购意向。两省心里都清楚,只有先把地方层面的研究做扎实,才能一起争取把项目纳入国家 "十五五" 铁路发展规划,这是当前最关键的一步。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线路怎么走。目前推荐的方案很顺直,北起荆荆高铁的荆州西站,然后用在建的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过江 —— 这座桥的下层早就预留了双线高铁通道,预计 2026 年就能建成,等于提前给荆岳高铁铺好了过江的路。之后线路会经过湖北的公安县、石首市,再进入湖南的华容县、君山区,最后接到京广高铁的岳阳东站。整条线全长约 190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属于国铁 Ⅰ 级电气化双线客运专线,还计划设荆州西站、公安西站、石首站、华容站、君山站、岳阳东站 6 座车站。
这个方案的好处很明显,顺直的线路能让高铁跑起来更高效,还能填补公安、石首这些地方的高铁空白 —— 要知道这些地方之前可是没通高铁的。而且它还能和荆州到宜常高铁的联络线统筹规划,复用部分线路,既能控制投资成本,还能让荆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更稳固。不过也有难题,比如岳阳东站的接入能力现在是个 "硬伤",得改造才行,甚至有说法称,荆岳高铁要实质性推进,可能还得等岳阳到长沙城际铁路的立项批复。
现在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说实话,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地市级层面。除了湖南给经费、荆州搞采购,湖北还在 "十四五" 铁路规划的中期评估调整里,把荆岳高铁加了进去。另外,两地还一起推进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的前期工作,算是为区域交通联动打基础。
但挑战也摆在眼前。最大的制约还是规划层级 —— 没进国家 "十四五",就没法启动国家层面的实质性前期工作。资金也是个大问题,项目总投资估算有说 247 亿元的,也有报道说是 175 亿元,不管哪个数,资金缺口都不小。还有岳阳东站的改造需求,以及要衔接预计 2026 年 6 月铺轨的宜常高铁,相关联络线工程的时间压力也不小。
面对这些挑战,湘鄂两省的核心策略就是 "合力纳规"。接下来会一起加强汇报衔接,争取把项目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里的 "研究项目" 升格为 "实线项目",挤进入正在修编的《"十五五" 铁路发展规划》,目标很明确:力争在 "十五五" 期间启动建设。
要是这条铁路能建成,带来的变化可太大了。交通上,江汉平原南下绕武汉的历史会彻底终结,荆州到岳阳的旅行时间能从现在的两小时左右缩短到 30 分钟,荆州到广州甚至有望 5 小时直达。这对荆州南部县市近 300 万人口来说,南下出行会方便太多。
经济和旅游方面也会被激活,鄂中、湘北地区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荆州古城、岳阳楼这些景点会被串联起来,预计每年能吸引超 3000 万人次游客。荆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节点的地位,也会更稳固。更重要的是,监利、石首这些一直没通高铁的地方,会彻底告别 "无高铁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两湖平原的产业协同也会更顺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长远。
荆岳高铁就像湘鄂两省共同盼着的 "交通钥匙",虽然现在还面临规划、资金等难题,但两省的协同努力已经让希望越来越大。它不只是一条铁路,更是 300 万人的出行便利,是区域经济联动的纽带,也是完善国家高铁网的重要一环。接下来它能不能顺利纳入国家 "十五五" 规划,能不能如期开工,值得每一个关注区域发展的人期待。
你身边有没有人盼着荆岳高铁开通?你觉得这条线路能如期闯进 "十五五" 规划,早日开工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