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快充,一场精心策划的“中产骗局”

讲真,最近车圈最魔幻的事情,就是800V快充。

小鹏G9,智己LS6,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宣传话术起手就是“充电跟加油一样快”、“一杯咖啡的功夫,续航干到400公里”。那个PPT做的,那个参数亮的,三体人看了都得放弃入侵地球,转行去研究怎么给水滴装上800V。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800V快充,本质上是一场针对中产精英的精准诈骗,一场车企自导自演,用户含泪配合的行为艺术。

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必讲那些高科技的爱情故事。

车跑得快,桩跟不上,这是典中典的尴尬。你开着一台号称能300多kW充电的“陆地飞行器”,信心满满地扎进一个公共充电站,心情就像一个修仙小说里刚刚结成金丹的绝世天才,准备下山装逼,结果发现满世界都是练气期的小菜鸡。你这金丹大能,一身的真元,想找个地方释放一下,结果对面的能量水龙头,最大流速就是120kW,这还他妈的是峰值。

什么感觉?你一身屠龙技,结果让你去杀鸡。你憋着一口气想把对面吸干,结果发现对面本来就没几滴。智己LS6车主实测,在某些第三方桩上,50%电量时功率能跑到200多kW,已经算是祖上积德了。小鹏G9更惨,160-170kW晃悠。这他妈算哪门子快充?!离宣传的那个数字,差了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这就像你买了个压缩毛巾,巨大一个,号称下水就能变成豪华浴巾。结果你揣着它走遍了撒哈拉,一滴水都找不到。这不叫高科技,这叫不务正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的贴切。

要想体验真正的800V,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品牌自建的超充站。但那玩意儿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有,比我银行卡的余额还可怜。你为了这点醋,得包一整顿饺子。你为了那个峰值功率的截图发个朋友圈,得专门规划一条旅游路线,先去品牌超充站朝圣。这是买车还是请了个祖宗?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当年为什么捏着鼻子忍了特斯拉那个毛坯内饰和异响?不就是因为它的超充网络么。那是一种近乎玄学的体验,你不用思考,不用下APP,不用担心协议不兼容,开过去,插上枪,走人。它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生态闭环,让你心甘情愿地成为那个“信仰”的俘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最值钱的不是车,是那个让你不用带脑子出门的确定性。

现在的新势力们,车造得一个比一个花里胡哨,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了,但在最基础的充电体验上,却在玩这种“期货”游戏。它们把一个需要全社会、电网、运营商一起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包装成一个单点技术优势,卖给你。这是赤裸裸的坏。

800V快充,一场精心策划的“中产骗局”-有驾

那为什么车企都疯了一样上88V?很简单,掀桌子。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我没有,但你有了,我就得死。所以哪怕配套是坨屎,我也得在PPT上把800V写上,还得用加粗的烫金字体。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竞争。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些搞800V期货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成本?电网?谁在乎?先把对手干死再说。一个超充站成本大几十上百万,运营商连普通桩的钱都回不来,谁有病去给你铺超充?电网更是头疼,一个480kW的桩子,功率是普通家庭用电的100倍,多来几个,整个小区的变压器都要一个趔趄。说真的,我最近看我小区的停车费又涨了,比我吃一顿饭还贵。有时候觉得,烦恼的根源不是车,是穷。

所以你看,车企的逻辑就是,我先把金丹期的神功秘籍卖给你,至于你能不能找到足够的灵气修炼,那是你自己的问题。我只负责让你“得道”,不负责让你“飞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与我无关。

800V快充,一场精心策划的“中产骗局”-有驾

面对这种困局,车企们的解决方案也突出一个魔幻。比亚迪搞双枪超充,这话术就很有灵性,潜台词是“我知道一根枪不行,所以我让你插两根”。这不就是承认自己单挑不行,得玩群殴么?华为说要在2024年部署10万台液冷超充桩,这个就更狠了,这是要自己下场当雷电法王,用闪电战把所有人都电懵。同行看了也得傻,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饿肚子。

800V快充,一场精心策划的“中产骗局”-有驾

但讲真,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在我看来,都不如一个最朴素的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充电的终极答案,可能也在老头乐。你还在研究怎么花15分钟充电,人家直接拆下电池,换上一块满电的,全程30秒。只要大爷的备用电池足够多,他的续航就是无限。什么叫降维打击?这就叫降维打击。你还在纠结刀快不快,人家直接掏出了枪。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被800V唬住了,想买一台这样的车,先别听销售在那吹牛逼。打开手机地图,搜一下你家、你公司、你常去的丈母娘家附近,有几个能用的超充桩。如果没有,那所谓的800V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数字,一个社交货币,一个你跟朋友吹牛时才能用上的东西。

当然,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耍流氓式的结论。那就是,会买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就是那个800V的标,在乎的是那种“我技术最新,我最懂车”的范儿。这是一种信仰的维护,你我都拦不住。你以为他在买一个交通工具,其实他在买一个安慰剂,用来抚慰自己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技术焦虑。

但能过,就是能过。他高兴就好。真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