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太阳一向毒辣,可那天比亚迪赛车场开业,场子里热闹得像过年。专家拍拍桌子:“未来10年,比亚迪100%活着,奇瑞98%,东风95%。”数据甩出来,像谁家熊孩子考了满分,家长还要再多问一句:“你同学得了几分?”全场哄笑。可等你真走进赛车场,才知道这行的难,全写在每个人的汗珠子里。
现场一位大哥,头戴鸭舌帽,手里攥着矿泉水,边看漂移边嘀咕:“比亚迪这是搞大事啊,谁还记得几年前电车还被喊‘电动爹’?”他笑得挺无所谓,眼神却不敢离开那台U8在水池里“漂移”。这不是简单的体验,这是真刀真枪的流量收割。郑州赛车场没门槛,谁都能上来拉一把,仿佛把F1的起跑线搬到小区门口。有人专心试驾,有人只想拍照发抖音,孩子们追着赛车跑,妈妈们在露营区搭帐篷,场子里混杂着油烟、兴奋和各种八卦。
比亚迪的算盘,不只是卖车,分明是把“全民参与”玩出了新花样。技术宅奇瑞闷声发大财,出海销量猛涨,东风在后面稳扎稳打,老大哥气场不输。可行业这两年卷得厉害,谁还记得去年威马、爱驰的新闻?说好听点是“优胜劣汰”,说不好听就是“卷到头发都掉光”。比亚迪能在郑州搞出这么大阵仗,靠的不是玄学,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供应链和产品线。刀片电池、e平台这些词,圈里人听多了,外行人顶多记住一句:“比亚迪大,稳!”
讲真,郑州赛车场的热闹背后,谁都知道“无门槛”三个字,考验的是比亚迪的底气。你以为是秀肌肉,其实更像是下场陪大家一起玩泥巴。真要说全无风险,那是自欺欺人。你看那低摩擦环道,老司机还觉得过瘾,新手要不是专业教练拦着,都能飙出新花样。体验经济听起来时髦,落实到位,还得看场地管理、用户粘性,甚至安全员的反应速度。比亚迪敢开这个头,难免有人担心会不会哪天因为一个小插曲上热搜。
说到行业存活率,别光盯着台上的三强。后面一大票新能源品牌,有的还在融资,有的已经默默关门。2023年比亚迪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台,奇瑞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翻番,东风国企背景厚实,一切看着风平浪静。可你仔细想,风浪大的时候,最怕的不是没准备,而是自信过头。谁都想当那个笑到最后的主角,可一转眼,台下就有人悄悄换了座位。
郑州赛车场的故事,其实是行业新玩法的缩影。特斯拉当年开直营体验店,蔚来搞NIO House,全都说自己是“用户至上”。比亚迪这步棋,是把试驾场做成了城市新地标。女孩们拍照,男孩们试漂移,年轻人组团露营,家长们带娃练泊车,体验经济的流量在这儿转圈圈。是不是新风口?不好说,市场的脾气比郑州的天气还难琢磨——今天热,明天就能降温。
偶尔想起NBA的林书豪,一夜之间变成“林疯狂”,后来又回归沉寂。比亚迪有点像新能源圈的林书豪,爆发力强,背后却是无数次试错和自我修正。专家的预测看着像命理学,其实每个存活率背后,都是供应链、技术壁垒、数据和周期的较量。海外市场成了救命稻草,内卷成了日常生活,行业淘汰率高得像考试刷人。没有谁能100%安心,风口浪尖上,摔下来的才是真的疼。
有朋友问,郑州赛车场能不能拉动比亚迪销量?我摇头,谁敢给全行业许诺?小米线下店刚火的时候,大家都说是新零售典范,后来都成了日常风景。比亚迪这场体验经济的实验,能不能变成全国模式,还得看用户的新鲜劲能持续多久。铁粉能养多少,流量能有多久,没人敢拍胸脯。
新能源车圈的江湖,从来不是一场温柔的马拉松,更像是大风刮来的短跑。比亚迪、奇瑞、东风,谁的底子硬,谁的步子稳,谁能扛得住周期,还得看明天的牌桌上谁手气最好。你说存活率100%、98%、95%,听着像保险公司的广告词,实际谁都有点心虚。活得久不一定活得痛快,活得快不一定能活得久。
偶尔听网友热议,感觉大家比当事人还上头。有人看见比亚迪开放赛车场,直接感叹“YYDS”,有人觉得是“割韭菜新姿势”。众说纷纭,谁对谁错,没人关心,反正热闹着。
故事讲完一半,你信不信明年郑州赛车场还会玩出新套路?还是说,等风头过去,这场面会像网红店一样被遗忘?我是不信一成不变的,赛场和市场,永远不缺新的看客。等下次再路过郑州,兴许还能看到哪个小朋友在沙坡上追着U8喊:“我以后就要开这个!”
这个热闹江湖,永远都留着位置,不止给主角,也给每一个愿意上场的人。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