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上海车展还没开幕,车企圈就先炸锅了!继特斯拉之后,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正式官宣落户上海金山,直接让园区招商电话被打爆。这波操作简直是 “外资车企内卷天花板”,网友辣评:“错过特斯拉的老板们,这次连裤腰带都勒紧了抢订单!”
一、雷克萨斯落户金山:上海速度让丰田 “蚌埠住了”
4 月 22 日,丰田汽车执行董事上田达郎在上海签下百亿大单,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正式落地金山。这个总投资 146 亿元的项目,不仅要生产纯电动车型,还要打造 “中国研发、中国制造” 的碳中和标杆工厂。更让人震惊的是,从洽谈到拿地仅用两年时间,6 月就要开工,2027 年首车下线 —— 这速度连丰田都直呼 “太快了,我们跟不上!”
上海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喜军透露,项目消息一出,每天都有六七批企业上门 “求合作”,宁波、苏州、常熟等地的供应链企业直接 “杀疯了”。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年没赶上特斯拉的顺风车,这次说什么也要抱住丰田大腿!” 据了解,园区正在紧急梳理土地资源,甚至考虑 “定制厂房” 来满足企业需求。
二、外资车企集体 “认怂”:从 “我来收割” 到 “求带飞”
这波外资车企扎堆上海的操作,背后是中国市场的 “降维打击”。2025 年上海车展上,奔驰、宝马、奥迪集体 “秀肌肉”:奔驰用上中国大模型优化智能驾驶,宝马定制 AI 智能体,奥迪直接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50 名德国专家常驻上海搞研发。有业内人士调侃:“以前是‘外国月亮圆’,现在是‘中国大腿香’。”
更魔幻的是,日系三强也开始 “卷” 起来。丰田铂智 7、日产 N7、本田烨 P7/S7 等电动新车集体亮相,设计语言从 “性冷淡风” 秒变 “国潮风”。东风日产副总经理周锋坦言:“中国市场太卷了,我们必须‘入乡随俗’。” 就连保时捷、兰博基尼这些超豪华品牌,也开始在上海车展玩起直播带货,彻底 “放下身段”。
三、上海凭啥成 “香饽饽”?产业链 “YYDS”
上海能成为外资车企的 “白月光”,靠的可不是运气。首先,这里有全国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嘉定、金桥、临港、金山四大智能制造集群,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巴斯夫在浦东的工厂,30 年从单一车间变身 “汽车材料超市”,85% 的车企都在用它的产品。其次,“上海速度” 名不虚传:特斯拉储能工厂 8 个月投产,雷克萨斯项目两年落地,这种效率让外企 “惊掉下巴”。
政策支持更是 “王炸”。上海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个人购车送免费牌照,单位用户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更关键的是,上海在智能驾驶领域率先 “吃螃蟹”:开放 2767 公里测试道路,推动长三角测试牌照互认,让车企 “放开手脚干”。
四、供应链企业 “疯狂上分”:从 “打工仔” 到 “合伙人”
外资车企的扎堆,直接让供应链企业 “躺赢”。舍弗勒在嘉定搞氢能研发,参与上海首个零碳氢储项目;巴斯夫扩建工厂,产能提升 7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 95%,400 家本土供应商 “赚得盆满钵满”。有零部件企业负责人笑称:“以前是给外企‘打工’,现在是和他们‘合伙’。”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 “逆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本土巨头,不仅掌握电池核心技术,还反向输出到海外。丰田在上海建电池工厂,直接引入中国供应商;奔驰与 Momenta 合作智驾系统,宝马用 DeepSeek 大模型 —— 中国技术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五、专家辣评:上海成全球汽车 “风暴眼”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指出,上海的 “4+N” 产业格局(4 个智能制造集群 + N 个工业服务集群),让它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 “心脏”。这里不仅有完整的供应链,还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政策红利。更关键的是,上海正在从 “制造中心” 向 “创新中心” 升级,智能驾驶、氢能等新赛道的布局,让它在全球竞争中 “稳坐 C 位”。
对于消费者来说,外资车企的 “内卷” 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低价格。有网友调侃:“以前买进口车要加价,现在外资车企求着我买,这波‘反向收割’太爽了!”
六、未来展望:上海如何 “hold 住” 全球?
面对外资车企的 “扎堆”,上海也在未雨绸缪。一方面,推动整车企业转型,支持智己、奥迪等新车型投产;另一方面,加强智能驾驶大模型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更重要的是,上海正在打造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让中国供应链 “抱团取暖”,在全球市场 “攻城略地”。
正如上海市经信委韩大东所说:“上海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构建一个‘热带雨林’般的产业生态。” 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 “大逃杀” 中,上海已经握有 “王炸”,剩下的,就看如何 “出牌” 了。
素材来源于新华网、央广网、解放日报等官方媒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