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聊车
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宣布营利,是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截至2025年上半年,“零跑”以约22万台销量,“领跑”新势力车企,理想排在第二位。
从“零跑”到“领跑”,它到底凭什么?
CEO-朱江明
一家企业的CEO,很多时候决定了企业的整体战略走向。
蔚小理的CEO,早期主要专注于互联网领域,如李斌的“易车网”,何小鹏的“UC”,李想的“泡泡网”。
互联网的从业经验,使其对“流量密码”玩得更溜,在营销方面存在天然优势,一直将本人与产品处于高度曝光之下。
而反观“零跑”CEO朱江明,则比较低调,甚至前段时间还要出来辟谣“网传其已经去世的死讯”,可见曝光之低。
而朱江明的这种表现,与其之前的从业经历有高度关联性。
朱江明出生于义乌,受当地环境的影响,骨子里就有一股创业的精神。
其毕业于浙大,在那个年代,毕业于浙大,几乎就代表着必然能去一家令人艳羡的好单位。
而其毕业后没有选择上班,而是与室友傅利泉创办了“大华股份”。
朱江明负责技术研发,傅利泉负责市场营销,并最终把大华股份推至全球安防领域第二大巨头的位置。
而走到这个高度,贯穿始末的就是2个字“技术”。
其研发的HDCVI视频传输技术成为了行业标杆。2014年,这项技术被确立为国际标准,朱江明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因而在创立“零跑”时,其本身就已经是一位成功创业者,并且将“技术”这两个字继续融入“零跑”之中。
全域自研
零跑汽车成立之初,朱江明就定了一个基调,全域自研。
区别于现在众车企宣布的“全栈自研”,全域自研不仅是软件方面的的自研还包括硬件层面。
早在2021年,“零跑”就与“大华股份”联手推出了业内首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芯片“凌芯01”。
在那个时代,这款芯片的性能属于主流水准,整个研发过程仅耗时3年时间。
那为什么这款芯片没有继续迭代和沿用?
1、这款芯片与大华的安防芯片实际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是经过相关处理,可以用于“大华”的产品上。
2、而再往后,安防设备的芯片迭代并没有汽车这么快,而如果单靠零跑目前的销售体量,继续研发芯片显然并不合算,无法通过规模化摊销成本。
背靠“大华股份”
虽然芯片因为客观原因,没有进一步迭代,但也说明了“零跑”背靠“大华”,在技术层面并不算从“零”开始,甚至可以说较互联网车企有点优势。
如大华的部分核心供应商,经车规级改造后进入了零跑供应链体系,摄像头、传感器等算法等也都可以高效利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零跑”的研发费用在新势力里算是垫底的存在,但整体研发成果却是可圈可点。
并且朱江明本身是从“大华股份”这种制造业当中走出来的,对整个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也比较强。
并因为技术出身的人对技术的执着,至目前基本达到了70%以上的自研率,且比例还在上升当中。
依托大华,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进行相关研发,再配合供应链本身较强的垂直整合能力,造就了“零跑”的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而这样的成本控制能力并不是谁都能够轻易具备的,因此“零跑”车型的发布会售价基本没让人失望过。
产品定位
零跑的第一款车型S01是以惨败而告终,车型选择了单门轿跑,估计是想着“一鸣惊人”,可惜上市3年,总共就卖了几千台。
而后,靠一款微型车T03逐步打开了局面,并也通过T03的成功,确定了以价换量的基调,不仅要价格低,配置还要足够强。
T03之后的零跑C11可以说让零跑步上了正轨。
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理想CEO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说不会造20万以下的车型。
这也给了“零跑"发挥的空间,彼时这价格区间的增程产品是很少的,"零路"是新势力当中,最早走增程、纯电双线路的车企。
厚积薄发,等待的就是一个时机,以多款SUV车型精准的切入20万以内市场。
因而也被称作“半价理想”,有调侃但也说明了在这个价格区间,它就是“理想”般的存在。
总结
诚然今年“零跑”迎来销量的爆发,但远没到庆祝的时候,公司市值上与蔚小理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目前所售车型均为20万以下的车型,总营收并不占优。
以技术为主导,也许走得并不是很快,但一定可以走得更远,希望“零跑”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