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国产汽车在中国人眼里不过是“将就能用”,想要当成世界舞台的主角还得望洋兴叹。但时光流转,当今重庆首家一级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高调落地,这气势,多少带出点“长江之水天上来”的既视感。有的人开始纳闷了,过去的“长安汽车”不也挺好?如今挂上“新汽车、新生态、新服务”三块金字招牌,难道走的不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路?且听我这非专业“汽车小编”现场直击,为你掀开新长安的“庐山真面目”。

首先,新瓶还真装了新酒。老长安当家时,造车就是造车,卖出去就万事大吉。而今新长安却要玩点不一样的。企业“人设”变了,传统汽车仅是底色。自2006年进军乘用车市场,长安一路高歌猛进,搞出了一支“五虎上将”——长安汽车、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凯程。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逼近13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45万多,这增速比早上的高铁还快——同比增长近五成。不过新能源目前只占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一,相信没人会满足现状。董事长朱华荣立下“军令状”:到2030年总销量冲500万,新能源占比超60%。分明是一场“续命”转型,力求站在智能化时代的潮头。
专业术语里管这叫“智驭无限”。听着挺玄,意思其实很简单——把新能源、智能网联系统、自动驾驶搞到飞起。老长安造车,堆金属堆马力,新长安造“智慧”,要的是灵魂。在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和智能“北斗天枢”工程双轮驱动下,目标是在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卡位。长安的“野心”,有时候比某些外企老总整天喊“颠覆传统”还更实在。
“新汽车”才是起点,更大的棋局在“新生态”。有人会问,长安不是汽车公司吗,怎么突然驾驶舱里挤进了一群做动力、摩托车,甚至是高科技的“乘客”?原因很简单:上下游悉数装进自家门,从发动机到零配件,从智能制造到科技出行,一个不能少。目前中国长安有117家“孩子”,堪比中型城市的户口簿。不只是数数这么简单,关键要把家族“资源”整合成一个超级“平台”,通天彻地横贯“海陆空”。
这下明白了吧,新生态不是画饼。新党委副书记谭本宏直接开门见山:不仅要做汽车,海陆空智能一体出行才是终极目标。中国长安打算逐步推动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协同、全球化竞争。打个比方,以前是一头老牛拉车,如今又当司机、又开飞机、还能养飞船。产业的“蔓延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维度升级。
接下来再说“新服务”。过去买车讲究货比三家,售后如同“打太极”,金融保险和融资租赁也都得自己张罗。新长安则想一条龙包圆儿,旗下有长安民生物流、长安汽车金融和万友等“全能型队员”,服务内容囊括从物流、金融、保险代理到售后与回收,一路护送到你家门口。再不济,你总得承认:未来要做出口大佬,就必须把全方位服务打造成“隐形翅膀”。
集团高层坦言,2030年出口瞄准150万辆,出口比重要占三成。听到这数字,聪明人都知道,这不是算盘珠子滑来滑去那么简单。从金融到物流,整车出海每一环都是刚需,单枪匹马走不远。长安这次玩的是大生态、大闭环,最怕的就是服务掉链子——谁家还没经历过买车锤炼心性的二三事呢?
回头看看整场“变身秀”,中国长安无非要做如下几件事:五年内推新车五十款,十年砸下两千亿杀进智能网联赛道,蹚出一个海陆空“立体出行”产业链。这架势,有点像铁人“三项”——拼的不只是腿脚,还得有大脑、有胆识。它不单要在国内称王,也志在全球化,比肩甚至超越国际一流车企。
万变不离其宗,中国自主车企的“世界一流梦”,看似天方夜谭,其实无非是把一点一滴的小目标拼成行业转型大蓝图。央企改革是渊源,更是动力。这背后是政策的催化,也是中国制造进步的缩影。换句话说,新长安能否最终炼成“世界一流”,未必是某一次迭代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顽强进击、持续革新的一个注脚。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长安和中国长安到底有啥不一样?你就告诉他,光标志变还不够,“智驭无限、智联万物、重塑价值”才算是葵花宝典上的真经。正如朱华荣那句——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级汽车集团。这一次,长安是真的打算把牌桌掀翻,重新洗牌,谁敢不服?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