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

增程和插混,这两词儿听着就绕弯弯。都号称能“续航自由”,乍看跟连体婴似的,可真要拉到溜溜平的路上一溜,立马原形毕露,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起我那老铁阿坤,上礼拜拽了吧唧地租了台增程SUV,打算衣锦还乡,让父老乡亲开开眼。结果呢?回来跟我倒苦水,说这玩意儿就是个“电耗子”,跑快车道立马变身“油貔貅”,百公里油耗蹭蹭往上涨,动力还跟老牛拉破车似的。

他这一嚷嚷,我才正儿八经地扒拉了一下这俩“混血儿”。说白了,增程车就是个“电动车pro max”。发动机的唯一使命就是——摇电。有电的时候,那叫一个舒坦,静谧又丝滑。可一旦电量见底,发动机就得玩命打工,吭哧瘪肚地维持行车。猫腻就在这儿,发动机发电效率跟不上,尤其是在高速这种高压场景下,它那点儿“电力”根本不够使,只能干瞪眼儿看着电池电量蹭蹭往下掉,车子也越来越“虚”。

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有驾

瞅瞅理想L7的账本,就能咂摸出点滋味。它的发动机最大发电功率才区区113kW,而整车需求的功率,尤其是在高速巡航模式下,可能要飙到300kW开外。这窟窿可就大了,发动机撸起袖子狂发电,还是入不敷出,只能靠电池“硬扛”。一旦电池电量告罄,车子立马蔫儿吧唧,动力直接打骨折。这可不是我胡诌,不少车主都吐槽过类似桥段,高速上想超个车都费老鼻子劲,简直是“蠕行”。

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有驾

插混呢,构造上就玄妙多了。它的发动机可不是只会“来电”,还能直接推着轮子跑。这就好比一个深藏不露的壮汉,平时没事儿溜达,让电机小弟摆平;一旦碰到硬茬儿,壮汉直接披挂上阵,效率那叫一个飒。我那铁瓷小凯开的比亚迪DM-i,就是插混阵营的扛把子。他说平时市区通勤,全靠电,省到姥姥家。周末跑高速,发动机亲自上阵,动力呼之即来,油耗也跟烧油的差不多。

这其中的门道,说穿了也简单。增程车,发动机摇电给电机,再由电机驱动轮子,这能量得经过两道贩子,效率肯定要打水漂。插混车,发动机能直驱轮子,省了一道手,能量利用率更高。这就好比烧壶开水,增程是先点灯,再用灯泡发热烧水;插混是直接拿柴火灶烧水,哪个更省事儿,一目了然。

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有驾

当然啦,也不是说增程车就一无可取。你要是平时只在城里溜达,充电跟喝水一样方便,对长途没啥需求,增程车还是可以考虑考虑。毕竟,在市区里,增程车可以当成纯电车开,享受零排放的快感。但你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对加速有执念,插混车绝对更稳当。

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有驾

别忘喽,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现在不少城市,插混车型都能混个绿牌,免掉购置税,说不定还有补贴拿。可有的地方,增程车直接被归类为燃油车,享受不到这些福利。长远算下来,用车成本还是有点儿差异的。

当我们一窝蜂地把新能源车归为一类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它们技术路线上的南辕北辙?光凭能插电就觉得它们殊途同归,是不是有点过于一厢情愿了?厂家当然会跟你叨叨“能油能电”,但他们才不会告诉你,不同的技术路线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会差多少呢。

增程车使用感受曝光,长途驾驶竟成“油耗子”-有驾

说白了,不管是增程还是插混,都是时代更迭中的一个过渡版本。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缓解里程焦虑,让更多人慢慢接纳新能源车。但最终,纯电才是王道。只不过,在电池技术没有实现跃迁之前,增程和插混,还有那么点儿存在的道理。

话说回头,阿坤后来也醒过味儿来了,增程车适合他媳妇儿遛娃买菜,可他自己还是得换辆插混,毕竟,男人的尊严,还得靠推背感来守护。瞧见没,选车这档子事儿,真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长个心眼,别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广告给迷了眼。不亲自溜一圈,鬼知道哪个更合脚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