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盘旋脑海,这速腾究竟是在跟时代赛跑,还是一边儿头戴老派光环,一边儿偷偷溜进性价比战场?
有句话说得特别扎心,智能化这个事儿,大众似乎从来都不是玩炫技的那一拨儿。
“查说明书”?说实话,那是啥?对于许多“速腾党”来说,车机系统打开就能用,手机连上就能听歌,导航也是顺顺当当。
但你仔细一琢磨,这便利背后,是不是藏着点什么?
车市选手都在卷,好家伙,各种自动泊车、车路协同、花哨的语音助手,主打一个“点啥都有”,速腾却端着一副“你们先玩吧,我慢慢来”的架势。
这波到底是明哲保身还是技术保守?
再看销量,7月就甩出去1.7万台,属实不是盖的。
问题来了,速腾这依靠涡轮增压、车身加长、明明从定位上就要比那些兄弟车型高半级,为啥这些年还频频被同门围猎,甚至一度市场风头被拍平?
你说这年头,谁不想一步到位,智能、动力、外观全都拿下。
可现实就是,有人卷智能,有人卷价格,有人依靠江湖老资格。
速腾像极了那种班里老大哥,“我不抢风头,但我的底子你要懂”,可底气归底气,豪气归豪气,逃不过一个“市场不等人,咱得出招”的逻辑。
那么,这回真章在哪?
大伙都在说,速腾用的是EA211的1.2T和1.5T,参数没到炸裂的地步,但燃油经济性却把德系和日系都拧一块互怼——油耗这块,照样你来我往。
这就有意思了。
你说油耗低,除了发动机本身迭代功夫,双离合也是加分项。
别的不说,干式双离合曾经被无数人拉出来吐槽过,从顿挫到卡顿,老司机都知道早年奥迪A3上那体验,坐得就是个心惊肉跳。
但速腾现在这套,好像找对路了。
1.2T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再配双离合,市区扛着用,加速不说很猛,至少没拖后腿。
很多同价位家用轿车还是那种1.5L自吸、日系配CVT,横向比一比,速腾的推进力和变速箱反应,比“牙膏厂”多挤出了点细腻。
不过,真要摊开聊,用户群体反馈也不是铁板一块。
油耗低、加速强、换挡顺这个“三连击”,确实给很多车主攒了口碑。
德系宝藏选手这点还是稳。
但矛盾点来了!
负面声音呼啦一下冒出来——后排地板凸起高、胎噪偏大、低速换挡不够平顺,这仨槽点坑得人不轻。
后排地板那个小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为了四驱预留的空间,大众基本没法避免,坐中间的小伙伴腿部直接感受到“硬生生的物理高低差”,不信你亲试一下,舒适性确实打了折扣。
胎噪这一块,大众除了为速腾配上价格实惠的锦湖轮胎,对噪声控制似乎也没多下血本——从观感到听感,高速或者铺装一般的路段,胎噪实打实地全程跟着你。
这点对于追求静谧感的车主来说,绝对是个“闹心小插曲”。
至于低速换挡不顺畅,话又说回来。
双离合的“老毛病”还没完全治好,虽然跟十年前的干式双离合比已经是进步神速,但一二挡轻踩油门、刚起步的时候,细心点还是能察觉到那种小顿挫。
如果你从CVT转到速腾,立刻对低速的平顺性感受到强烈反差。
老司机都懂,这其实是双离合整个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期,能解决部分,但不能完全无感。
不过话说回来,速腾的进步不容小觑,大众的工程师也不是吃素的,持续调整标定,尽量把变速箱和发动机的配合做到极限。
但市场反馈就在那儿,口碑都写进负面榜单了,没啥好藏着掖着。
说到底,这年头智能化大潮席卷,各大品牌都在拼高科技,大众反而变成“稳中带怂”的代表。
速腾的车机,支持Carplay和手机APP远程功能,12英寸的大屏也不是稀罕物件,语音交互基本够用,通讯方式给上4G。
但整体来说,还停留在“好用但不惊喜”的层面。
你想体验自动跟车、脱手巡航、智能泊车、精细手势识别?
速腾这边,给你的是基于前视摄像头的基础辅助驾驶方案,雷达数量从低到高随车型变化,但辅助的花样顶多到并线、车道保持、车道居中了,连那种花里胡哨的主动变道、遥控泊车都算不上。
这就形成两派——一派说,够用了,用车别作妖,安全才是王道;一派则嚷嚷,技术都升级这么多了,咱能不能再大胆点儿,别总是“基本盘”打天下。
速腾智能化进步,是不是一种“慢性子”,其实跟大众整体策略有关。
说是成本控制也好,说是自知之明也行,你再翻翻同梯队的竞品,个个都在主打自己是“下一个智能新宠”,大众偏偏出一招“简单好用,能用就行”,毫不和热点拼高下。
销量证明了一个事实,大众粉带着滤镜,也愿为“好用不炫技”买单。
不过真要说智能化带来的体验,是不是已经到让人觉得“新鲜、酷炫”,大家心里都有数——速腾的科技感,偏偏就是没什么前瞻味儿,更多是“稳扎稳打”。
这其实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你买车究竟图什么?
一步到位的机械可靠性+一定程度的科技便利?
还是希望每年都能收获一次让朋友圈惊艳的小惊喜?
速腾对于“实用党”来说,毫无疑问是块宝。
油耗低省心,加速够用,维护相对便宜,品牌也不掉价。
但对“炫技党”来说,说白了就是有点“闷”。
它既不像新能源各种大屏飞天、悬浮仪表、语音唤醒拉满,也不至于掉队到要查说明书的地步,属于中间地带的大众化选择。
“不会玩花活,但自己有一套”,这可能就是速腾当前最大的标签。
其实大众卷来卷去,速腾的定位、产品力、销售策略,正好踩在用车刚需、价格敏感、智能化适度的节点。
价格优惠摆出来,就是不跟新势力硬刚智能化,而是拿燃油底子和靠谱属性,直接帮你做减法。
有人喜欢功能越多越好,有人只要耐操好开,速腾这种“稳稳的幸福”路线,还是有大把人吃这一套。
但问题还在——这牌面还能撑多久?
智能化新车如同遍地开花,不断刷新大众底线,速腾如果再不跟进新技术,迟早有掉队的风险。
用户们现在是愿意为“够用、省心”买单,可三五年后,市场风口变了,恐怕会有新的选择标准。
速腾是不是还能靠“不用查说明书”这一招吸引新粉?
或者说,会有更多用户抱怨智能功能的局限,期待大众放手一搏?
这问题值得大众有点紧迫感。
不过话说回来,车企跟风不等于逐流,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拿手好戏。
速腾的科技不是最耀眼,却能帮你远离说明书。
开门即用,功能直白,支持基础互联,综合表现稳定,或许就是它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至于日后,这种保守路线还能不能一路畅通,有待时间检验。
你怎么看,买车时到底选“聪明绝顶”还是“好用不累”?
速腾的“不炫技”风格,是不是也正好戳中你的用车要害?
评论区聊聊呗——你心目中的“好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