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508 icon也快两年了,差不多跑了1万6公里。要说体验吧,坦白讲,这车绝对不是完美的,但优点说不过去也挺多的。刚买车那会儿,心里其实还是挺期待的,毕竟法系车的品牌调性很有自己的味道。现在用了这么久,倒也对它的毛病有点了解——其实也还算正常,反正我就先说点真话,放点地上的料。
得提那玻璃水壶,小了点。你说真是奇怪,每次加玻璃水都感觉像瓶矿泉水一样,容量不大。去年夏天长途跑高速,喷了几次雨,一看又得补给了。中途几次想找服务区就近补,反而比加油还频繁。其实我猜,大概是为了节省成本吧,但用起来确实不方便。你要是真在高速上,前一秒还能看着水箱见底,下一秒逼得找加水点,多折腾人。试想,如果玻璃水量足点,少跑几次补水,我都不用带那么多瓶小水壶。
说到车的死穴,当然是那发动机启停。这个功能我倒没反对过,惯了后也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但你说不能永远关?真是烦死了。每次上车后,第一动作就是弹出菜单,把启停功能关掉,否则等红灯一熄火,不知道还会出现什么奇怪的自动休眠的情况。对于我这样惯直来直去的人来说,这个功能感觉多余,而且油耗都不一定省,反而心烦。还记得有人说过,启停节油就是扯淡,我倒不敢全盘否认,但用起来确实让人感觉多此一举。
空调控制也是个趣事。这个屏幕设计挺炫的,但实际开车时操作就不方便。转个风速、温度,要盯着屏幕看,稍微不留神可能点错。比如上回想点凉快点,结果手一滑,风量直接没了。副作用就是开空调时焦虑感升级,用实体旋钮至少可以盲操作,还能确保不会调错。你们觉得这个设计是不是太先进,反而变成伪高端了?
说缺点无非是人之常情。我倒觉得这车的亮点,就是细节上的用心和那些惊喜。比如用料,去年提车那会儿,我女儿一上车就说,这味儿特别舒服,没有怪味。当时还觉得挺意外的。有次我翻了翻朋友的相册,看到朋友的车内,味道都不一样,味浓点,料也差别大。508的用料环保无异味,家人反而更喜欢坐这车。很实际的事情 ——我也觉得,家里人开心,才是最重要。
再比如它的安全感。每次关车门都觉得嘭的一声,特别扎实。以前用的车总是感觉门一关就轻飘飘的,不像这次的,真的有沉甸甸的感觉。路烂点的坑多,或者跟车在旁边变道,心里都能坦然点。除了安全感,操控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底盘调校到yyds的程度(你懂得就是真香),高速换道、超车都很乖巧轻松。尤其是侧倾抑制,跑弯时就没之前车那种哆嗦感,手感是真顺滑。
说到油耗,这是让我惊讶的点。开个B级车,百公里油耗能跑到5个多,市区堵车也就7左右。对,可能有人会觉得那太低了吧,但这是真的脑袋里有点假设的心水,估算一箱油可以跑600公里,一家人出去玩基本不愁油钱。
动力方面,不算飙车党,但日常够了。满载时高速超个车很轻松,踩一脚油门,推背感百分百。尤其是在运动模式那边,一激活,车就活起来,当然我也不是说会跑的快手——只是一点点有压力的舒适。你们知道那感觉吧?动力够用,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要疯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法系车的标配就是细节打磨和调性,可能就是这种软实力吸引了一批死忠粉。小缺点也无伤大雅,对比同级别的日系、德系车,550-850的价格区间,508的性价比还是挺有良心——不用和人比那些超高配,我更在意的,是用车的真实感受。
但我也会有点自我反思,刚才说这些优点,忽略了一个事实。玻璃水和启停不是核心利益点,更多是体验升级。如果是真的实用性问题,可能我也不会忍下去。你们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某些设计纯属炫技,还是觉得他们慢慢会改善?(这段先按下不表)
还有一点蛮好奇的——那么多车友会在意什么?我自己感觉,车子除了外表,还是越用越贴心的细节打磨更重要。像我朋友说过一句话,买车就是买个自在的感觉。你们觉得呢?买车到底在追求什么?生活中的细节,哪个才是刚需?
这车有毛病,也有优点。开车这件事情,其实挺个人的。有人喜欢亮闪闪,有人像我一样更看感受。我相信,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其他的缺陷,都能忍一下。
只有自己上车体验,才知道那份适合不适合。你们觉得,除了看外面,还要摸摸车底试试油门,才能真正选到心仪的座驾。相比那些漂浮在广告里的参数,实际用车感受,才是王道。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