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汽车圈炸了锅,奔驰奥迪突然给电动化踩了急刹车。奔驰原来说2030年全面电动化,现在改口说只做到50%,燃油车照卖不误;奥迪更直接,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推迟,没说停,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儿黄了大半。最讽刺的是,奔驰宣布消息当天股票噌噌涨,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还是燃油车靠谱!
有人说这是“电动化退潮”,有人骂BBA“没骨气”,但咱老百姓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车企又不是慈善机构,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谁干啊?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些豪华品牌突然“变心”,这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猫腻,又给咱们买车带来啥信号。
一、欧洲人用钱包投票:电动车?算了吧
先看个扎心的数据:2023年欧洲电动车需求还有28%,今年直接腰斩到15%。啥概念?以前10个人里有3个考虑电动车,现在只剩1个半。这需求掉得比股市熔断还快,车企不慌才怪。
为啥欧洲人突然不爱电动车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充电比加油还贵!去年欧洲能源危机后,电价涨得离谱,德国一度电从0.3欧元飙到0.7欧元,充一次电够加半箱油了。老百姓不傻啊,买电动车图的就是省钱,结果现在比燃油车还费钱,谁还买?
更坑的是续航焦虑。欧洲冬天零下十几度是常事,电动车续航直接打五折。你开个燃油车加次油跑500公里,电动车充次电哆哆嗦嗦跑200公里,半路还得找充电桩。关键欧洲充电桩比公厕还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一小时电够喝三杯咖啡了。就这体验,谁受得了?
还有个大杀器:政策退坡。以前欧洲各国为了推电动车,给补贴、免税,现在一看电动车卖不动了,反而开始收“电动车税”。法国今年就宣布,电动车补贴砍半,德国直接取消。没了政策输血,电动车销量不崩才怪。
奔驰奥迪的老家都在欧洲,本土市场都凉透了,还谈啥全球电动化?就像你开饭馆,家门口的客人都不来了,还琢磨着开连锁店呢?先保住老家的生意再说吧!
二、卖一辆电动车,亏得底裤都不剩
车企最怕啥?不赚钱!而电动车,就是个吞金兽。
奥迪Q4 e-tron,听起来挺高端吧?利润多少?5%!啥概念?卖一辆30万的Q4 e-tron,奥迪才赚1.5万。反观燃油车A4,利润直接飙到12%,卖一辆赚3.6万,差了两倍多!你要是奥迪老板,你会把钱砸进Q4 e-tron,还是多造几辆A4?
更惨的是研发成本。电动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全是新东西,BBA以前玩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得从零开始学。奔驰为了搞电动化,去年砸了100亿欧元研发,结果电动车部门亏了20亿。奥迪更狠,电动化投入占总研发费用的40%,结果电动车销量连燃油车的零头都不到。
这就好比你本来开火锅店赚得盆满钵满,突然非要转行开奶茶店,又是学配方又是买设备,折腾半天奶茶没人喝,火锅店的生意还被耽误了。奔驰奥迪现在就是这状况:燃油车的利润被电动车研发掏空,电动车又赚不到钱,再这么玩下去,家底都得赔光!
所以奔驰才赶紧改口:“燃油车继续搞,电动化慢慢来。”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先让我把钱赚了,电动化的事儿以后再说!” 投资者一听这话,立马放心了——还是燃油车能扛事儿,股价不涨才怪!
三、中国市场:BBA被比亚迪按在地上摩擦
要说BBA电动化最惨的地方,还得是中国。
你猜BBA电动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少?不到5%!比亚迪一家就占了60%,五菱、广汽、吉利加起来又是20%,留给BBA的汤都快没了。为啥?不是中国消费者不买豪华品牌,是BBA的电动车太“拉胯”。
举个例子:奥迪Q5 e-tron,起售价40万,续航560公里,加速7.6秒。比亚迪唐EV,起售价30万,续航730公里,加速4.4秒。配置上,比亚迪有刀片电池、DiPilot自动驾驶,奥迪有啥?除了四个圈的标,啥都没有。你说消费者傻吗?多花10万买个标?现在的中国人买车早就不看标了,看的是真材实料。
更扎心的是价格战。比亚迪、特斯拉隔三差五降价,BBA敢吗?不敢!因为他们的电动车成本太高,降一万就亏一万。去年特斯拉Model Y降到26万,直接把奥迪Q4 e-tron逼得没办法,偷偷降了5万,结果还是没人买。这就叫“降维打击”——你用燃油车的思路造电动车,根本玩不过中国车企。
BBA现在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就是个“边缘角色”,销量少得可怜,研发投入又高,等于用中国消费者买燃油车的钱,去补贴电动车的亏损。你说这事儿换谁能干下去?奥迪说“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应环境需求”,翻译过来就是:“在中国咱不硬扛了,能卖几辆卖几辆吧!”
四、燃油车才是BBA的命根子
别看BBA天天喊电动化,其实他们的命根子还在燃油车。
奔驰的S级、E级,宝马的5系、X5,奥迪的A6、Q5,这些燃油车才是“印钞机”。就拿奔驰S级来说,全球年销量20万辆,每辆车利润至少10万,光S级一年就能赚200亿。这些钱不仅养活了奔驰的研发团队,还得补贴电动车的亏损。
要是为了电动化把燃油车丢了,等于自断臂膀。你想想,万一电动化没搞成,燃油车的优势又没了,BBA不就成了第二个诺基亚?现在奔驰奥迪醒悟了:与其赌一把不确定的电动化,不如先把燃油车的优势保住。
而且燃油车真的“不行了”吗?未必!现在的燃油车技术越来越成熟,混动、插混车型油耗低、续航长,完全能满足日常需求。中国今年1-5月燃油车销量还增长了5%,说明老百姓对燃油车的需求还在。BBA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燃油车的技术再升级,多搞点混动车型,既能省油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五、电动化不是骗局,但车企别太急
看到这儿有人会问:难道电动化是骗局?当然不是!电动车是未来趋势,这没错,但趋势不等于“一口吃成胖子”。
BBA的问题在哪儿?太急了!前几年看到特斯拉火了,中国车企崛起了,就慌了神,喊出“2030全面电动化”的口号,结果用力过猛,扯到蛋了。他们忘了,转型是需要时间的,市场是需要培育的,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
反观比亚迪,为啥能成功?人家从2003年就开始搞电动车,啃了20年硬骨头,才有了今天的技术积累。BBA想在短短几年内赶上,根本不现实。就像你让一个短跑冠军去跑马拉松,他可能一开始冲得很快,但后半程肯定掉链子。
现在奔驰奥迪踩刹车,其实是好事。与其硬着头皮往前冲,不如停下来喘口气,想想怎么把燃油车的优势和电动化结合起来。比如多搞点插混车型,既满足政策要求,又能赚钱;比如把燃油车的豪华感、操控性移植到电动车上,而不是简单地“油改电”。
老百姓买车也别被“电动化”绑架。如果家里能充电,每天开的路程不远,电动车确实香;但如果经常跑长途,冬天零下几度,还是燃油车靠谱。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赶时髦,对吧?
最后说句大实话:
BBA的电动化“退潮”,不是因为电动车不行了,而是因为他们太贪心,想既要又要还要。现在股价上涨,说明市场认可这种“务实”的态度。未来几年,燃油车和电动车会长期共存,谁能把两者平衡好,谁才能笑到最后。
至于咱们消费者,坐山观虎斗就行。车企卷得越厉害,咱们买车越划算。管他电动还是燃油,只要便宜、好用、省心,就是好车!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