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卡智库
多地按下国补急刹车。6月以来,重庆、郑州等十余地相继宣布暂停受理汽车置换补贴申请业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宣布,从6月21日起暂停包括汽车置换更新在内的5项补贴活动。这到底是系统升级?额度用尽?还是国补提前结束?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闪电辟谣:“一切只是暂停键,不是终止符!1380亿第二轮资金将分批注入消费市场,你的省钱计划可以继续了。”
然而,政府多次强调补贴政策是阶段性举措。这意味着“去国补”是必然,但又绝非简单的政策退出,将是中国车企从“政策托举”迈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
“去国补”无疑也将拉开汽车行业新一轮淘汰赛的大幕。2025年3月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淘汰赛还有3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最终可能只剩下7家。十年前中国大概有400家传统车企,但现在大概还有40家。现在每两个月就有一家品牌下行,基本上不(再)运营。行业并购整合过程非常快速。”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这场淘汰赛的压力更大。实际上,踏过造车新势力的尸骨会赫然发现,新势力正饱受两面夹击:
一边是曾被吐槽的传统老势力奋起直追、继而反超。各个车企公开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卖了214.6万辆新能源车,同比涨了33%;纯电和插混分别增长40.93%和23.71%。上汽集团也冲进200万辆俱乐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翻倍。奇瑞新能源车销量暴涨98.6%,海外出口也有小幅增长。吉利、长安同样表现亮眼,全年目标完成度超四成。
另一边是小米、华为等“财大气粗的技术资本”强势入局。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各车企公开数据,2025年6月单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52747辆刷新历史纪录,小米SU7交付量破15万辆,成为新势力中的黑马,其后续车型小米YU7更是在18小时内收获24万辆订单量,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曾经以“颠覆者”姿态入场的造车新势力们,在资本退潮、债务压力、补贴退坡、技术迭代、价格战等多重压力下,正迎来最残酷的生存考验。
未来哪些车企将淘汰出局?谁又会笑到最后?详细内容可参见福卡周报[A]202528期中的《国补按下暂停键?造车“新势力”谁先出局?》。
本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去国补”是车企的关键转折
造车新势力将率先出局?
未来汽车行业整合新路径
本期福卡周报还包含以下内容:
《创新药产业主导与半导体的异同》
国产创新药迎来DeepSeek时刻?
两大产业各有各的发展困境
中国式突围的三大趋势
《上海未来制造业四大特征:超级、科技、创意、都市》
上海制造业大幅外迁,未来何去何从?
跳出传统产能扩张,迎接新的转型
上海未来制造业的新趋势
《三大城市新功能,憋不住了》
城市的功能与定位面临颠覆性切换
未来城市的三大转型:新商业、新办公、新服务
如何解决错位问题?“政府+市场”复式模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