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普通消费者在看待汽车这件事上,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过去,大家买车,最关心的是发动机耐不耐用,变速箱顺不顺畅,底盘扎不扎实,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机械硬件。
但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像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智能电子产品。
我们开始关心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辅助驾驶好不好用。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克品牌推出了一款名为领克10 EM-P的新车,预售价格定在了19.2万元到22.2万元之间,这个消息在汽车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在这个价位上就全系标配了电混四驱系统,这在同级别里是独一份的;更关键的是,它搭载了一套名为“星睿AI云动力2.0”的系统,宣称能让汽车拥有一个会思考的“云端大脑”。
这就不禁让人们好奇了,一个汽车的“大脑”究竟能有多聪明?
它又是如何工作的?
这到底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还是听起来很玄乎的营销噱头?
要理解领克10 EM-P的特别之处,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个“星睿AI云动力2.0”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成一个非常高级的、住在云服务器里的“智能能源管家”。
这个管家的工作,就是实时地、精细化地管理车辆的动力和能量,目标只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找到最高效、最合理的能量使用方式。
它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全面的感知和数据收集。
车辆本身就像是这个管家的信息采集器,它会不断地收集两方面的数据。
一方面是驾驶员的操作习惯,比如踩油门的深浅、踩刹车的频率和力度、驾驶风格是偏向平稳还是激进。
另一方面是车辆所处的外部环境,这包括了通过导航设定的目的地路线、路上的实时交通拥堵情况、沿途有多少个红绿灯、路面是上坡还是下坡等等。
第二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是云端的大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
车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都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吉利集团庞大的云数据中心。
在这里,人工智能系统会将这台车的数据,与数以万计的其他车辆行驶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它不仅仅是分析当前这一辆车的情况,更是在一个巨大的数据池里进行学习和进化。
比如说,系统通过学习大量数据发现,在某个城市的某个高架路段,大多数驾驶员都倾向于急加速超车。
那么当你的车也即将驶入这个路段时,AI管家就会提前做好预判。
这个过程就好像一个棋手,他不仅看眼前这一步,更是在预判接下来十几步乃至整个棋局的走势。
第三步,就是基于分析结果,向车辆下达精准的动力调配指令。
这才是真正体现其“智能”的地方。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如你设定导航从家去公司,全程30公里。
AI管家会立刻分析整条路线:前5公里是市区低速拥堵路段,中间15公里是通畅的环城高速,最后10公里是红绿灯较多的城区道路。
那么它就会制定一个全盘的能量策略。
在最开始的5公里拥堵路段,它会指令车辆主要使用纯电模式行驶,让发动机保持休息,这样既安静又省油,还能减少磨损。
当车辆即将汇入高速时,AI管家会预判到你需要提速,它会提前启动发动机,并与电机协同工作,确保你的车能够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动力,让你轻松完成并线超车。
在中间15公里的高速巡航阶段,系统会判断出发动机在此时直接驱动车辆的效率最高,于是便切换到发动机直驱模式,同时利用富余的功率为电池充电,为接下来的路程储备能量。
最后10公里的城区路段,它又会根据路况,在纯电、串联(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等模式间智能切换,始终让动力系统工作在最高效的区间。
整个过程,驾驶员几乎感受不到,但车辆的能耗却在无形中被优化到了极致。
官方公布的百公里4.2升的亏电油耗,对于一台车长接近5米、动力如此强劲的中大型轿车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这套智能系统的功劳。
除了优化能耗,这个“云端大脑”还能为车主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比如,它会实时监控发动机和电池的健康状态,根据你的用车强度和环境,智能预测保养周期,提醒你及时维护,从而延长车辆核心部件的使用寿命。
它甚至还能根据你的日常路线和电量情况,主动为你推荐沿途最方便的充电站,并支持在线预约,解决了新能源车主的一大痛点。
当然,再聪明的“大脑”,也需要一副强健的“体魄”来执行命令。
领克10 EM-P的硬件基础同样非常出色。
它所搭载的电混四驱系统,由一台专为混合动力设计的1.5T发动机和三台电机组成。
这三台电机分工明确,一台主要负责发电和调节,另外两台则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前后轴,直接驱动车轮。
这种P1+P3+P4的电机布局,实现了真正的电动四轮驱动。
这套复杂的系统综合起来,可以输出高达390千瓦的功率和755牛米的扭矩,官方数据显示其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5.1秒。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很多高性能跑车的水平,对于一台家用车来说堪称惊人。
而电混四驱带来的好处绝不仅仅是加速快。
更重要的是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想象一下,在雨雪天湿滑的路面上行驶,两驱车在起步或过弯时,车轮很容易打滑,让驾驶员感到紧张。
而领克10 EM-P的四驱系统,在AI的控制下,能够以毫秒级的速度感知到车轮的附着力变化,并瞬间调整前后轮的动力分配。
哪个轮子快要打滑了,系统就立刻减少它的动力,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有抓地力的轮子,从而始终保持车身的稳定。
无论是在多弯的山路上,还是在湿滑的盘桥匝道,这种四驱系统都能给驾驶员带来远超普通两驱车的信心和安全感。
从领克10 EM-P这款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吉利集团在技术路线上的全面布局。
如今的吉利,在混动领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产品矩阵:有像吉利银河系列搭载的、专注于节能和经济性的雷神EM-i技术;有领克品牌主打的、强调性能与操控的EM-P技术;甚至还有布局更长远的醇氢电动技术。
据悉,吉利在今年晚些时候还将推出搭载第五代醇氢发动机的新车型,其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8.15%,并且可以灵活使用甲醇、汽油、电力等多种能源。
这充分表明,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跟随和模仿,而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尤其是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新赛道上,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体系化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优势。
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它意味着我们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体验更好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