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

1886年那个冬天,德国曼海姆的街头还冒着寒气。卡尔·本茨蹬着那辆看起来像改装手推车的“三轮奔驰一号”,据说发动机才0.9马力,跑起来比现在电瓶车都慢。他自己在日记里写过,“开出去的时候邻居都以为我疯了”。后来听一个德国朋友讲,他们家祖上真见过那玩意儿,说吵得跟打铁一样。

其实戴姆勒也没闲着,在斯图加特鼓捣出四个轮子的汽油小车。两个人各自折腾,各种技术你追我赶——听说早期的四挡变速器就是戴姆勒先弄出来的。维修师傅老王常念叨:“这才叫会琢磨,不像现在净整些电子花活。”不过当时动力传输是大问题,群里有个搞收藏的哥们买过一台1894年的仿制品,说挂挡得用力掰,有点像拉煤矿的小火车。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有驾

公共交通最早用汽油公交,也是奔驰造出来——这一点很多人不知道。我小时候看老照片,那公交外形挺怪,比咱们小时候坐的大巴还土气。据说1896年载重卡车也是他们家首创,有次去欧洲博物馆看到实物,还能闻到旧机油味儿。

1926年,两家合并成梅赛德斯-奔驰,这名字也是有来头。有段子说“梅赛德斯”其实是奥地利商人的女儿名,他拿冠军后就让工程师把她名字贴在赛车上——销售小李总爱给客户讲这个故事,但真假没人考证清楚。三叉星徽标志更玄乎,据说象征陆海空全领域,但修理厂胖师傅总调侃:“你别管啥星徽,我只认底盘扎实。”

技术升级一波接一波,比如1931年的独立悬挂系统,当时同类轿车还是硬桥硬马;柴油轿车型号260D上市后,用油省了30%,不过据老司机反映冷启动特别难。“冬天打火能耗半罐烟”,这是群友阿斌亲测结果。他那台W187直列六缸S级,也算豪华鼻祖了,不过座椅偏硬,不如现代款舒服。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有驾

安全配置这块,1959年的碰撞吸能区设计,是行业第一次有人认真琢磨怎么救命而不是光快。邻居家的叔叔开W111系列出事故,人没事但前脸塌了不少,他逢人就夸“吸能区是真顶用”。ABS防抱死、ESP电子稳定程序这些东西,其实比法规要求提前好多年装上去了。“别人刚提概念,他们已经量产。”维修圈里流行这么一句话。

品牌进化路子也多元,从迈巴赫超豪华,到和阿斯顿·马丁合作搞性能,再到EQ系列纯电车型。这几年smart、迈巴赫价格跨度巨大,一次在展厅看见年轻情侣试驾EQS,说续航800公里不虚标,不过内饰屏幕太多,看导航容易晕眼。这种细分策略,让各种消费层都找得到适合自己的型号,就是保养费一直高,小区门口修理铺老板吐槽“换刹片贵得离谱”。

全球布局方面,美国市场起步早,中国这边2003年开始国产,北京亦庄工厂规模越来越大。有一年陪朋友去提国产长轴距E级,他爸直接问销售:“后排空间到底加多少?”销售顺嘴答140毫米,还拿尺子现场量了一下。“中国人喜欢宽敞,这是真的。”微信群聊经常有人晒后排腿部空间照片,对比欧洲标准轴距版本明显长不少。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有驾

智能驾驶最近很热,北京已允许L4自动驾驶,有一次路边看到带激光雷达的新款CLA在跑路线,据懂行的人讲数据收集非常复杂。但实际体验下来,目前还是辅助功能靠谱,全自动还有待完善。我身边几个新锐司机试过腾讯合作开发的游戏娱乐系统,都觉得UI做得挺花哨,但偶尔会卡顿,“等OTA更新吧”成了大家口头禅之一。

未来趋势嘛,大方向就是全面电动化+软件驱动。据传2030年前燃油版彻底停产,每辆新出的EQ系都会配MB.OS操作系统,可远程升级。不过二手市场反馈比较真实,一位卖掉2018款S级混动车主感慨,“软件越多毛病越杂,新鲜劲过去还是机械靠谱”。超充站计划铺满全球,到时候估计充电桩抢位大战又要开始,现在社区停车场已经有好几家抢占资源,各种插线板乱飞,看着真闹心。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有驾

最后再补一个冷门配置:以前进口C级选配夜视仪,现在基本没人要,因为国内雾霾天夜视效果一般;还有个历史八卦,本地某医院曾采购了一批奔驰厢式货用于急救改装,据司机回忆动力足但转弯半径略大,经常堵住院门口,被护士骂惨……

每次路过三叉星徽标,总想起那些关于创新和责任的小故事。不管以后新能源怎么发展,只希望别忘记最初发明汽车时那份踏实劲儿吧——毕竟我们这些老用户,更关心的是,下次保养还能不能少掏点钱?

奔驰汽车139年进化史:从三轮到电动,老车主眼里的变与不变-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自然分布于正文及生活片段中,如需查证请自行搜索相关历史与行业资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