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差回来,带着一堆新款和单车比划,最抢眼的还是他说的汉系列。说实话,汉系列在我这边算是新贵了。听人说,最高配置的汉EV续航能跑600多公里,那按照他的用车惯,长途跑个700公里不在话下。他还提到DMi混动版本,实际操作起来,混动更像家里的备用计划。
我当时就琢磨,要不是他刚刚开这个车,说句实在话,我都不太懂他一直盯着的CVT变速箱前面那堆按钮。买车的事,简单说就是个家用奔用的问题。尤其是他提到长途串门周末出去踢球,我就想,买个车能省事儿就行,别低头玩个科技高端,用不起还挺尴尬。
我还记得那次跟我朋友聊天,他就说: 汉,这车确实有点意思,但你还得考虑——你要是跑个上下班,纯电够用,700公里续航,基本算是充满电就能跑一整天。我问他,实际电耗大概多少,他摇摇头不好说,估算:大概百公里在15度电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个我知道,普通家庭,电费每度电0.5元,那也就是1.5元每公里,日常骑车差不多也是这个价。
但我更关心的是,混动和纯电,到底哪个更实用?对比一下,同价位的油车,比如那啥奇瑞或吉利的混动,也要好几万块钱。我记得去年,邻居家换了个油电混动车,油耗比他之前的燃油车省了差不多一半,百公里油耗貌似6升左右(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的),其实省的钱还挺明显。混动车的维修成本高一些,电池好坏怕得要死,虽然官方宣称用15年不变,但我知道,这个技术还不成熟。
儿子问我:爸,你觉得纯电车都有哪些难题?我一时回答不出,只觉这个问题挺深。其实现阶段,纯电的最大问题,还是续航焦虑和充电基础设施。你在城市里跑,快充少说也能充半小时,问题是,老在外面跑谁都不喜欢被堵在充电站,还得提前预约,那些大厂基础薄弱。
而混动的好处是,周转起来像日行千里,油和电随用随充,省心省力。可缺点也很明显,像我邻居每次说: 你混动就是两个油箱划算——一个电池,一个油箱罢了。没有那种完全不用油的感觉。这也是我迟迟没敢决定的原因。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落后,还是这个选择还真难。
但说实话,比较了同级的其他牌子,汉系列的车子,质感和配置确实不错。去年我还去试驾了一次,底盘扎实,车身沉稳。虽然价位偏高,但考虑到未来几年用,还是觉得值。
有一次我问经销商:这车长途油耗多少?他笑着说: 油耗很朋友说的,大概百公里8升左右。我心里顿时打了个折扣。官方说法可能更低点,但实际用车体验,尤其是高速,油耗会上涨,尤其是冬季,暖风要用电,耗电快。
儿子说:爸,我们公司里也有人开,大家用得最好的还是纯电,因为节能环保,能帮我省点电费。我笑了笑,看着他满脸青春的神色,心想: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实用?
我最初没考虑的,是这个车的二手保值率。据说汉的二手车保值率不错,不能跟老牌的丰田比,但豪华感和品牌认知度在这个价位里,还算能接受。反正,我更关心拆装和维修,找个靠谱的地方修车也不容易。
一想到这些问题,我心里突然升起一丝疑问:我到底是 更看重什么?省心?省钱?安全?还是未来可能的折旧?真的是有人像我这样,第一次买车就考虑得这么细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话说回来,还有个问题——我闻到一个风声:未来纯电车的价格可能会继续下降,补贴甚至会减少。那这个趋势是不是意味着,买纯电是个冒险策略?但另一方面,补贴搞不好还真会退——2024年,国家的政策走向会不会更偏向环保,还是说,汽车市场会变成手握电池的资本游戏?
我一直觉得,汽车,不就是个用得顺手,能用长久的家伙么。比起那些复杂的智能驾驶车联网,我更关心车本身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我的逻辑很简单:要是买个汉纯电,续航足,充电方便,安静省油,用个3-5年都没问题。而且,就是我常说的买个用得起,开的顺心,至于里头那堆高科技,也许我用不到。
(这段又跑题了吧,但想说:科技虽然好,但真正影响日常的,是那些手上握的车子。)
我最后不同意儿子让他先试试纯电。毕竟,家里用车不是速战速决,除了技术因素,还得考虑未来的折旧和二手流通性(这也许算是我阴暗的心态)。我直接跟他说:你得想清楚,用长了,纯电车的维护和充电成本,到底省多少钱?换电池要花多少钱?要不要考虑混动?也不差,反正快5年就要换车了。
他说:爸,我知道你担心的,但纯电更环保,充电也方便,未来路上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普遍。
我心里都疑惑了:这帮年轻人,真是信科技。汉这个系列,咱们对手也没有什么空子可钻。就看谁能用得顺心,谁省得开。自己掂量掂量,要不要这么早就把电池牢牢拴在身上。
(这段小跑题,跟你朋友聊天似的,带点自嘲,谁没有点自我怀疑的瞬间呢?)
我还没决定,毕竟对我来说,买车,还真不是看配置就完事儿,还得考虑用着顺手,不麻烦。儿子这次的建议让我多想了一下:买车到底为了啥?这事情,谁都说不准。
你觉得呢?在你抱怨加速不够灵敏还是电池续航不够的日子里,谁知道下一年还会不会有更牛的车型出来?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