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尤其是硬派越野这个曾经小众的圈子,如今也变得热闹非凡。
过去一提起方方正正、能爬山涉水的“方盒子”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价格贵、油耗高,仿佛是少数有钱有闲的玩家专属。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随着咱们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硬派越野车也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它们不再是单纯的“大玩具”,而是开始尝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变革中的两位焦点选手:一位是北京汽车带来的BJ40增程版,另一位则是长城旗下早已名声大噪的坦克300 Hi4-T。
这两款车都把价格定在了二十多万的区间,都用上了电,但它们带给我们的体验,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不光是两款车的对比,更是两种技术理念、两种用车生活方式的碰撞。
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关心的头一件事,就是价格。
这方面,BJ40增程版的入场方式可以说是相当直接,甚至有点“不讲武德”的意思。
它的官方指导价定在了17.98万元到19.98万元,这个价格一公布,很多人都惊了。
要知道,在它身上,像前后桥电控差速锁加上中央虚拟锁组成的“三把锁”这种过去在五十万级别豪车上才能见到的顶级越野配置,居然是全系标配。
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补贴,实际入手门槛可能就十五六万,这相当于直接把硬派越野的门槛从高高的山顶拉到了咱们普通人踮踮脚就能够着的地方。
更别说它还标配了像“女王副驾”、全景天窗这些提升舒适度的配置,诚意给得非常足。
BJ40的做法很明确,就是用技术和成本控制,打破硬派越野的高价壁垒,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这种驾驶乐趣。
相比之下,坦克300 Hi4-T的定价策略就显得传统一些。
它的起售价是24.98万元,明显高了一个台阶。
而且,它的一些关键配置并不是直接给你的。
比如,对越野很重要的前桥差速锁,需要额外花大约八千块钱去选装。
除此之外,相信关注过这款车的朋友也听说过,在市场上,它常常伴随着一些强制的装潢费用,或者需要排长队等车的情况。
这一来二去,消费者最终付出的金钱和时间,都比纸面上的价格要高。
从买家的角度看,这两种体验是截然不同的。
BJ40像是一个敞亮的朋友,把所有好东西都摆在明面上,价格实在,让你买得明明白白。
而坦克300则更像是一个自带光环的明星,它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热度让它有底气设置更高的门槛。
这种差异,也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我们不仅能造出好车,更能通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把好车的价格打下来,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大众。
说完了钱袋子,咱们再来聊聊这两台车的“心脏”——动力系统。
这才是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可以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技术时代。
BJ40增程版,它的核心是“增程式”技术。
用大白话讲,它本质上是一台纯电动车,车轮永远是由电机来驱动的。
车里那台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发电,像一个随车携带的、效率极高的充电宝。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
首先是动力传递极其简单、直接。
电机的指令从电控系统直接到达车轮,中间没有复杂的变速箱和传动轴,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
在越野的时候,比如一个轮子陷进泥里打滑了,系统能瞬间把动力分配到其他有抓地力的轮子上,整个过程快到你几乎感觉不到,车就自己调整好了姿态。
这种智能化的四驱体验,让越野的门槛大大降低,新手也能从容应对,老手则可以更专注于观察路况和选择路线。
再来看坦克300 Hi4-T,它采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PHEV。
这套系统要复杂得多,发动机和电机都可以驱动车轮,中间还需要一个变速箱来协调它俩的工作。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既有发动机这个老员工,又有电机这个新同事,还需要变速箱这个项目经理来不断地开会、分配任务。
在路况瞬息万变的野外,这个“开会”的过程哪怕有零点几秒的延迟,都可能导致错失最佳的脱困时机。
而且,机械结构越复杂,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大,这也是传统越野车油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从技术逻辑上说,BJ40的增程电驱,对于坦克300的传统混动结构,几乎是一种“降维打击”。
它用更简洁的结构,实现了更快速、更平顺、更高效的动力输出,从根源上解决了传统越野车动力响应慢、能耗控制难的痛点。
当然,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到野地里遛遛。
在衡量越野能力的关键数据上,两台车也展现出了不同的“身材”。
BJ40的接近角是38度,离去角是37度,最大涉水深度750毫米。
而坦克300的这三项数据分别是32度、33度和700毫米。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接近角和离去角越大,意味着车子在爬陡坡和下陡坡时,车头和车尾就越不容易被地面卡住。
单从这些基础的通过性参数来看,BJ40的底子就更好一些。
不过,对于如今的越野玩家来说,车子不仅要能翻山越岭,还要能承载生活。
这一点上,两者的空间实用性差异就非常大了。
BJ40的设计师显然充分考虑到了“一车多用”的场景。
它的后备箱地台是纯平的,当把第二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一个长达1.7米的平整空间,可以直接当成一张“大床”。
无论是在长途穿越时临时休息,还是装载露营桌椅、渔具、滑雪板这些大件物品,都非常方便,空间利用率极高。
反观坦克300 Hi4-T,由于电池包布局的原因,它的后备箱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更关键的是,后排座椅放倒后会形成一个大约12度的斜坡。
这就让平躺休息变得很不舒服,装载一些长而平的物品时也会很别扭,在实用性上打了不小的折扣。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直接影响了一台车能否真正成为你周末出游、亲近自然的可靠伙伴。
最后,我们坐进车内,感受一下新时代的硬派越野车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过去,这类车的内饰总给人一种粗糙、朴素的工具感。
但BJ40完全颠覆了这种印象。
它在副驾驶位配备了带电动腿托和按摩功能的“女王座椅”,这在硬派越野车里是闻所未闻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外是尘土飞扬,而车内的家人却能享受到堪比飞机头等舱的舒适体验,这种“外刚内柔”的反差感,正是新时代消费者所追求的。
此外,L2.5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能极大地减轻驾驶疲劳;自动泊车功能,也彻底解决了这种大尺寸车辆在城市狭窄车位里停车难的痛点。
BJ40用这些智能化、舒适化的配置告诉我们,硬派越野和日常舒适并非不可兼得。
它不再是一台纯粹的功能性机器,而是一个能够无缝切换于荒野与都市之间的、充满科技感和人情味的移动空间。
这种产品理念的进化,正是我们中国品牌带给全球汽车市场的新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