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买车,总像是在参加一场无声的军备竞赛?明明预算只够买辆代步车。却硬要贷款上二十万的SUV。为了面子。为了“一步到位”。甚至为了亲戚一句“这车配不上你家孩子结婚用”……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2024年,中国汽车平均购车贷款比例已突破68%。接近七成的人,不是全款买车。他们在为未来五年、十年的月供发愁。而背后,是“不能输”的执念。

贷款买车,错了吗?不。错的是,我们把车,当成了身份的延伸。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你去德国。一个年薪五万欧元的工程师,开的可能是十年前的大众高尔夫。保养得干干净净。后备箱里放着工具箱和自行车。他不会觉得丢人。反而会笑你:“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要买比自己收入高两级的车?”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为什么?

因为我们活在一个“看车识人”的社会。车牌号要靓。车型要大。品牌要响。BBA不是梦。是刚需。哪怕月供占收入一半。也要咬牙上。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某汽车金融平台数据显示,25-35岁群体中,月供超过收入40%的购车用户占比高达41%。近一半的年轻人,在用未来的钱,买今天的“尊严”。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可这尊严,真的稳固吗?

车贷压身,不敢跳槽。不敢创业。连旅游都要精打细算。因为下个月的还款日,就在眼前。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车?还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再看另一个怪象:买车必买全险。还一定要4S店买。哪怕贵30%。

“外面的保险公司不靠谱。”“出了事没人管。”——这是最常见的说辞。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可真相呢?2023年保险行业协会统计,4S店渠道车险平均溢价27.8%。你多花的几千块,有多少是“安心”?有多少是“信息差”?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更离谱的是“加装精品”。原厂脚垫、镀晶、底盘装甲……一套下来轻松过万。

销售经理笑眯眯:“这些都是标配,不加的话,车容易坏。”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真的吗?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一辆15万的车,加装费用超1.2万。占车价8%。这合理吗?

你去日本看看。很多车主提车后,第一件事是拆掉4S店强加的“原厂膜”。说是透光率太差,影响视线。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他们要的是车本身。不是一堆捆绑销售的“仪式感”。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还有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里本有车。孩子刚拿驾照。却非要买辆全新的代步车。

理由是:“练手不能用旧车。”“万一撞了心疼。”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于是,一辆崭新的五菱宏光MINI EV,被新手司机当成了消耗品。刮了蹭了,父母摆摆手:“没事,反正不贵。”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不贵?2024年,A0级纯电小车平均年折旧率高达35%。第一年开下来,车价直接打七折。

你把它当练手车。它可不会感恩。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而在瑞典。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就是父母淘汰下来的老爷车。漆面掉渣。内饰磨损。但机械状态良好。孩子在磕碰中学会敬畏驾驶。也懂得珍惜。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我们呢?

我们怕孩子受挫。怕车受损。怕亲戚议论“你们家就这么穷,让孩子开破车?”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于是,我们用金钱,试图隔绝所有风险。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结果呢?孩子可能更莽撞。因为“反正不是我的车”。

再看购车决策过程。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一家三口去看车。爸爸想买省油的混动。妈妈想要空间大的SUV。孩子嚷着要智能座舱和L2辅助。

最后,妥协的结果是什么?一辆25万的国产新能源SUV。配置拉满。但每个人都觉得“将就”。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某调研显示,中国家庭购车中,63%的决策是“多人参与+反复妥协”的结果。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不足20%。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我们买车,不是为自己。是为全家。为未来可能的二胎。为父母偶尔来住。为朋友搭顺风车……

车,成了移动的“责任容器”。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而德国人呢?一个单身程序员,买辆保时捷Taycan。不是为了炫耀。是因为他热爱驾驶。周末喜欢去纽博格林刷圈。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他不会考虑“后排能不能坐三人”。因为他不需要。

我们缺的,是这种“自私”的勇气吗?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或许。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但更深的,是我们对“拥有”的执念。

在欧美,租车文化盛行。商务用奔驰S级。周末自驾租辆皮卡。通勤用共享汽车。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灵活。高效。不为资产贬值焦虑。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而我们,总觉得“租的不踏实”。

“车必须挂在自己名下。”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没车怎么算成家立业?”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2025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2亿辆。

但人均用车时长,不足1.8小时/天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超过22小时,它静静停在车位里。吃灰。贬值。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一辆车,每年固定成本——保险、保养、停车、折旧——轻松过万。

你真的需要它每天出现吗?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也许,我们该重新定义“拥有”。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不是挂在名下的资产。

而是随时可用的服务。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当自动驾驶普及。当共享出行成熟。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那辆停在地库的车。

会不会成为我们最贵的“闲置家具”?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想想吧。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下一次你走进4S店。

销售问:“您想要什么配置?”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别急着回答。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先问问自己:

我买车,到底是为了谁?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是为了开。

“中国式”购车怪象,老外直呼看不懂:你中招了吗?-有驾

还是为了“被看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