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这样保养才正确,做错可能发动机大修

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汽车买回来,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停在车位上,成了一个昂贵的“装饰品”。

尤其是在公共交通日益发达的大城市,加上前几年特殊情况的影响,许多私家车一年的行驶里程甚至还不到五千公里。

于是,一个让众多车主感到困惑的问题便浮现出来:车辆保养手册上通常写着“每5000公里或6个月进行保养”,如果我的车一年才跑了三四千公里,那么是不是可以等到里程数够了再去呢?

一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这样保养才正确,做错可能发动机大修-有驾

现在去保养,总感觉是把钱白白送给了维修店,可要是不去,心里又总觉得不踏实,生怕把车给放坏了。

这种想法非常普遍,但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误区,这个误区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未来付出高昂的维修代价,甚至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大修。

车辆作为一个精密的机械集合体,其设计初衷是用于行驶的,“不怕开,就怕放”这句话在汽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行驶里程很少的车辆来说,保养的重点不应仅仅关注公里数,时间的流逝同样是衡量其健康状况的关键标尺。

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发动机的“血液”——机油。

很多人对机油的理解停留在“跑够多少公里就该换”的层面上。

的确,不同品质的机油有不同的建议更换里程,比如普通的矿物质机油建议5000公里更换,半合成机油可以延长到7500公里左右,而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则能支撑到10000公里甚至更长。

但这里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核心因素:保质期。

机油一旦被加入发动机,与空气接触的那一刻起,它的氧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就好比一瓶食用油,即便开封后没怎么用,放上一年半载也会氧化变质,产生哈喇味。

机油也是同理,它在发动机内部会不断与空气、水分以及微量的燃油蒸汽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各种用于润滑、清洁、抗磨损的添加剂会逐渐失效。

当机油变质后,它的粘度会发生改变,润滑性能大幅下降。

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机油,发动机内部的金属部件,如活塞环、曲轴瓦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润滑保护,运行时会产生类似“干磨”的状况,极大地加剧了零件的磨损。

此外,变质的机油还会产生大量的油泥和酸性物质,这些油泥会堵塞发动机内部精密的油道,导致机油无法顺畅地输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后果不堪设想。

而酸性物质则会腐蚀发动机内部的金属零件。

一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这样保养才正确,做错可能发动机大修-有驾

因此,对于开得少的车,机油保养必须严格遵循时间标准。

一般而言,矿物质机油的使用周期不应超过6个月,即便是性能最稳定的全合成机油,也建议在12个月内必须更换。

为了节省几百块的保养费用,去赌发动机数万元的维修风险,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除了机油,车辆的另一个关键部件——电瓶,也是长期停放的“重灾区”。

很多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车辆停放一两周没动,再去启动时却发现仪表盘毫无反应,车辆无法点火。

这通常就是电瓶亏电导致的。

汽车在熄火锁车后,并非处于完全断电的状态。

车上的防盗系统、行车电脑的记忆模块、时钟等电子设备为了维持正常工作,会持续消耗非常微弱的电流,这被称为“静态放电”。

虽然这个电流很小,通常在几十毫安级别,但日积月累下来,消耗的电量也不容小觑。

一块健康的电瓶,在完全静止的情况下,通常一到两个月电量就会被基本耗尽。

电瓶最害怕的就是“深度亏电”。

一旦电量被耗尽,电瓶内部的极板会发生一种名为“硫化”的化学反应,形成坚硬的硫酸铅结晶,这些结晶会附着在极板上,阻碍电瓶的正常充放电,导致电瓶容量永久性下降,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车辆的电瓶能用上五六年,而有些不常开的车辆,电瓶可能两三年就不行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定期给电瓶充电。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每隔一到两周,将车辆启动,开出去行驶20分钟以上。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会带动发电机工作,为电瓶补充电量,使其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一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这样保养才正确,做错可能发动机大修-有驾

这个简单的举动,就能大大延长电瓶的使用寿命,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

目光再转向车辆的“双脚”——轮胎。

轮胎看似坚固耐用,但它也是一个非常怕“静”的部件。

车辆的全部重量都通过四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小块面积来承担。

如果车辆长时间停放在同一位置,轮胎的同一个部位会持续受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塑性变形,也就是俗称的“轮胎失圆”。

这种变形一旦形成,就很难恢复。

当车辆再次行驶时,尤其是在中高速状态下,车主会明显感觉到车身传来有规律的抖动,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更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会随着时间自然老化。

长期停放,轮胎暴露在空气、阳光和各种温度变化中,橡胶会逐渐变硬、变脆,失去原有的弹性,表面会出现许多细小的裂纹。

这样的老化轮胎,其抓地性能会显著下降,尤其是在湿滑路面,刹车距离会变长,在高速行驶时爆胎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对于不常开的车辆,定期检查轮胎胎压至关重要,至少每月检查一次,确保胎压处于厂家规定的标准值内。

如果发现胎压不足应及时补充,因为亏气状态会加速轮胎的老化和损坏。

如果预见到车辆需要停放半年以上,那么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准备工作。

首先,尽量选择一个理想的停车环境,比如平坦的室内停车场,这样可以避免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胎长时间受力不均,也能保护车漆和内饰免受风吹日晒雨淋的侵蚀。

其次,在停放前可以将轮胎胎压适当调高至厂家建议的上限值,这样可以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轻变形的风险。

最后,对于超过三个月的长期停放,建议断开电瓶的负极接线,彻底切断车辆的微电流消耗,以防电瓶电量耗尽而损坏。

虽然这样做会导致车内时钟和音响等设置需要重新设定,但相比于更换一块新电瓶的费用,这点麻烦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汽车的保养哲学在于“预防为主”,定期的、基于时间的检查和维护,远比出现问题后的维修要经济和省心得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